蒋秋玉: 熟期布局三步走唱好“晚”字经 ——看几位柑桔从业者的内功心法②

眉山日报 2018-04-18 07:00 大字

见习记者 王莉 本报记者 马国军  

4月14日下午,记者在位于东坡区三苏镇望苏村的钰翔家庭农场看到,这里没有堆积如山的果子,也没有大型卡车,有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流水线,在相距不过百米的几个作业面上,有人正从果树上采摘新鲜的沃柑,有人负责将刚摘下的沃柑运送到包装场地,有人在放水、清洗、擦拭,有人在包装、运输……现场忙碌而有序。

下树两三个小时内,这些被精心呵护的沃柑,就踏上各自的旅程,并将在最长一天时间之内,摆上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果盘。“通过线上销售、同步采摘,我们实际上变成了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家庭果园。今天的订单,必须尽快发出去。”农场主蒋秋玉擦了一把汗水,又继续忙着手中的活。

每天上百个订单发往全国各地,就近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20元一公斤的单价,一片新投产的沃柑,让刚入行3年多的蒋秋玉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在今年这个全国柑桔市场竞争加剧、产业下行,不少品种售价巨幅下降、腰斩,个别品种甚至烂在库里、地里的惨烈情况下,钰翔家庭农场为何风景独好?

“这主要归功于我们对柑桔熟期的把控,以及对品种的选择。”蒋秋玉回忆道,2014年,年近50岁的她放弃了安逸享乐,投入到家庭农场的建设中,看中了东坡区三苏乡望苏村、胜光村的一片土地,很快200亩土地流转到位,农场开始建设。

土地有了,种什么?怎么种?选定柑桔产业后,如何才能独辟蹊径,在激烈的竞争中挣得一席之地?初出茅庐的蒋秋玉把自己当成学生,四处求教,多方比较,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蒋秋玉逐步对柑桔行业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决定从品种熟期下手,合理布局果子成熟时期,突出唱好“熟”字经,填补目前柑桔市场的空白处,并兼顾均衡,防止品种过分单一带来的潜在风险。在东坡区农业局柑桔办负责人的技术指导下,蒋秋玉从30多个晚熟柑桔品种中,筛选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沃柑、春见、爱媛38等品种。

谋定而后动,所有的事情变得更加高效。几个月里,一块块土地被整理、分割,高厢深沟,排列有序,30亩爱媛38、80多亩沃柑、80多亩春见,200亩绿色银行,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蒋秋玉根据熟期布局三步走、突出唱好“晚”字经的规划,投产以后,这200亩土地的产品将依次销售:年前销售爱媛38,春节前后到3、4月销售春见,4至8月销售沃柑,鲜果几乎覆盖全年,将有利于化解市场压力,消化市场风险,延长现场采摘时间,打造采摘和农旅结合品牌。

3年时间,一晃而过。2017年,农场的200亩柑桔进入试花期,部分进入挂果期。最先见到效益的,是高位嫁接换种的7亩沃柑。2014年,蒋秋玉因地制宜,把农场里原有的7亩多脐橙树高位嫁接,换成沃柑树,2017年第一次挂果,今年3月进入成熟期,迅速开始产生效益。今年3月6日,东坡区2018年首届晚熟柑橘节在广济乡鸭池村开幕。开幕式现场,钰翔家庭农场的沃柑大显身手,作为嘉宾的品尝柑桔,得到了众多赞许。今年以来的销售情况也证明,沃柑浓郁、独特的口味,深受市场欢迎,收益是同类柑桔的几倍。“一亩地有55株树,产量1000多公斤,价格稳定在20元一公斤以上。”蒋秋玉掰起指头算了算,仅以今年初产收入计算,这7亩地的效益已经翻番。

但是,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今年春节以来,全国各地柑桔市场产生巨大变化的消息,以各种方式扑面而来,一度让蒋秋玉寝食难安。思前想后,农场的品种结构,让她慢慢安下心来。

因为钰翔家庭农场30亩爱媛38、80多亩沃柑、80多亩春见均属当前的优势品种,结构上以晚熟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强,尤其是东坡区主推的晚熟柑桔品种沃柑,市场空间很大。蒋秋玉介绍,沃柑属柑桔类特有的最晚熟品种,其果子3、4月成熟,开始采摘上市,可一直延续到8月底品质基本不变,足有4个月甚至半年的销售时间,正好填补柑桔市场淡季的“空档”。尽管现在广西、云南等地的沃柑种植在快速地递增,但四川独特的气候带来的四川沃柑可以留树半年这独一无二的优势,极大可能将使四川沃柑在未来成为全国的一大亮点和核心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降低期望值也很重要。蒋秋玉表示,心态很重要,因为种植面积大了,供应多了,价格自然会往下走,价格往下走,市场就会扩大,即使是5、6元一公斤,种柑桔仍然是挣钱的,只是效益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而合理的利润,恰恰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新闻推荐

宋代也有两位唐伯虎

世人都知道明代有位“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他“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然而,历史上并非只有苏州这一位唐伯虎,宋代就另有两位,他们一位在四川眉山,另一位在广西桂林。四川眉山的唐伯虎,本名...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