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雪鸿泥爪 ——与《眉山日报》一道走过20年来的记忆

眉山日报 2018-01-01 08:11 大字

本报记者 汪明福

“泥上偶然留指爪”。

20年前的1月1日,是一个吉日!那天,在一帮热血者的“孕育”下,《眉山日报》在东坡大地上呱呱蒂落了!今天,在她成熟的身躯里,不难看到些自己的“指爪”。

“党报性质晚报风格”彰显改革者的精神

眉山建区时,全都是新的。要创办一张地委机关报,如何彰显新区新党报的新面貌呢?在改革的年代里,如何将报纸的党性与人民性有机融合呢?这一主题是摆在创刊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老报人陈林森带领大家反复思考与讨论这一主题。无数次的研讨与集思广益,“党报性质晚报风格”的办报原则成为一致共识!宗旨的“党性”,稿子主题与行文风格、标题制作、版面语言设计等“晚报性”(人民性),这便要求我们从业者通过每一个细节中来彰显。这之于每一个职工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每一条稿子都要反复修改与精雕细琢,以期“达标”而实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在人少条件极其差的情况下,创业者们的精神就可见一斑!20年的工作中,我一直将“党报性质晚报风格”寓于自己的新闻实践中。

这一“原则”,应当是我们不能放弃的原则。

做好“功课”与搞好时政新闻报道

当年,我受指派担任时政新闻记者,负责地委主要领导的报道工作。

时政新闻记者的责任大任务重,需谨慎。所以,每次给领导做报道,都不敢怠慢。每次接到采访通知前,我都要认真地做“功课”:领导本次工作的主题、涉及有关主题的政策与眉山的情况,涉及主题的“纵横”现状与发展趋势。做足“功课”了就心中有数,采访中根据具体新闻事实提炼最有价值的新闻主题。如此这般用心,报道受到领导肯定那是自然!

印象最深的是“三讲”主题系列报道。“三讲”涉及所有眉山的地厅级领导,有非常严格的政治纪律,且所有稿要经省地领导的联合审定。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在全天的议程结束后,才开始写稿子再四处找指定领导审稿子,那不知晚上何时才能定稿,值班的同事们更是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给自己提出要求:稿件写作与议程同步举行。为此,我提前构思稿件框架,稿件写作进程与议程同步进行,并同时写成一式两份稿子,议程快要结束时,马上制作标题完成稿件。领导还在现场时,庚即分别将稿件送审。之后,我每每采写的时政新闻稿件,几乎都做到了“活动结束稿件马上就完成”。

如果说担任时政新闻记者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做足功课”是保障。

乐在吃苦中的社会新闻部岁月

在负责社会新闻部工作的岁月里,我们累并快乐!

当年,《眉山日报》为对开四版,每个部室负责一个版面的稿件与编辑出版。我担任社会新闻部负责人时,前任吴仲渊和底泽厚已把社会新闻版办出了自己的风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何发扬光大呢?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必须思考的主题。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我们还是从“党报性质晚报风格”原则入手确定编辑思想,把“党性与人性有机融合”,把报纸“晚报风格”作为社会新闻版的“己任”。据此,从编辑思路、选编稿件图片、标题制作、撰写言论、版面语言设计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那时的社会新闻部,有熊剑、杨宇、廖文凯、秦元刚、万凤英和我6人。杨宇、廖文凯、秦元刚、万凤英均为新人。就是这六个人,要负责整个社会新闻版主要稿件的组稿、采写、编辑、审稿等系列工作,每周要出版六个版面,稿件几乎都要“等米下锅”,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为了彰显编辑思想,每周有策划,每日要有主打稿件。要落到实处,大家都事事躬耕亲历亲为。为了完成策划稿件,大家从采访提纲、主题提炼、稿件写作、大标题小标题与引题制作,无不相互交流。在如此压力下,我们凭着自己的信念与创业者的精神,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怀揣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恪守着“多一些朋友关系”与“同窗缘”之道,凝聚成了亲密无间的团队。记得那时广告提成积攒起的一点零花钱,我们大伙还不时在街边喝着烧酒抒发情怀的场景!虽已经过去好些年了,我们各自心中都珍藏着那份特殊的友情!

那时一个火红的年代!我们乐在吃苦中!

“监督在线”舆论监督创辉煌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责任之一。

我在担任市纪委特邀监察员期间,就纪检宣传工作提出方案。市纪委根据我提出的方案,形成了“纪委主导《眉山日报》协助”的纪检工作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实施方案,并决定在《眉山日报》开办了“监督在线”栏目,我以纪委特邀监察员与本报记者的双重身份领办了该栏目。

为了搞好纪检工作主题宣传,我创新宣传思路,写出了系列反响强烈的稿件,把眉山市纪委的工作经验推向了全国。

为了搞好舆论监督,我们每年都要以民生主题、热点话题、“老生常谈”问题,与市纪委一道策划系列舆论监督大型报道。记得“工作状态与‘窗口服务质量\’主题”暗访报道,报社和纪委一道组织了7个暗访组奔赴各区县和所有的市级机关,根据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暗访,查找问题给予曝光。做到了当天暗访、当天成稿、当晚审稿、第二天见报,创造了《眉山日报》整版曝光的纪录。稿件见报后,几乎所有的区县和部门,无不查阅《眉山日报》,查看自己所在单位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上报市纪委。报道出来后,有多个部门被市纪委“约谈”,多个典型问题被列入市纪委的专题通报,多个涉案的责任人被查处。一时间,暗访报道中为彰显客观性的用语:“某时某分某部门的窗口,有几张办公桌几台电脑仅有多少人在岗,有几台电脑开着”成了市机关流传的“经典话语”。市纪委为此就这一工作专门进行了总结上报省纪委。

在“环境综合治理”一度成为中心工作的年代里,市指挥部和市纪委把“监督在线”作为舆论监督平台。为了搞好这一工作,市纪委指派我作为指挥部“暗访监督组”负责人之一,负责暗访与报道。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们根据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制定了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在那时,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基层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地区、在领导关注的区域在整改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写成稿子,以“眉山市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暗访组”名义见诸“监督在线”。“眉山市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系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指挥长的机构,监督力度不言而喻!这一舆论监督,可谓创造了《眉山日报》舆论监督之“辉煌”。

以实战入手“传帮带”

在教育、出版、新闻系统从业已达38年了!每每都要面临“老人带新人”的工作,所谓“传帮带”成为不可避免的主题,在《眉山日报》的20年里,自然也免不了。

如何培训新记者新编辑?我首先要求新人必须树立“把工作当成学问来做”的从业精神。在实践中,我恪守“授之以渔”的帮带之道,在实战中入格训练。

在新闻采写的“传帮带”中,我首先从传授采访前的“备课”入手,与新人一道查阅资料制作采访提纲;同新人一道将采访技巧“传授”寓于具体的采访过程之中;与新人一起,根据新闻事实,在讨论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新闻主题,在此基础上共同制作写作提纲;与新人一块,共同完成稿件的写作;同新人一起,围绕主题,共同进行字词句标点符号修改,完成大标题、小标题乃至引题的制作。如此在实战中入格训练,在实践中共同学习,新人成长不可能不快!

……

苏轼诗云:“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在《眉山日报》20年生日之际,记录如上“雪鸿泥爪”,权作对她的生日献辞!

新闻推荐

眉山市东坡区象耳镇人民政府关于征地拆迁范围内坟墓搬迁的公告

因项目建设需要,象耳镇农林7组(原刘庙1组、刘庙2组)、红旗7组(原星光2组)范围内的坟墓需进行搬迁,现将坟墓搬迁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搬迁范围:金象园区中兴环保公司以南、万象化工园区以北、君乐路以...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