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 穿行在东坡文化节 罗晓蓉
在朋友圈里看到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暨首届四川音乐周要在眉山举行的消息时,我就知道,2017年初冬的眉山,注定跟往年不一样。东坡先生的节日,还有一周的音乐相伴,想想都令人激动。
文化节开幕,我成了接待嘉宾的工作人员。上班8小时外的时间变得拥挤起来,我在各种演出和展出间奔走穿行,感受不一样的冬天。
灯光转暗,藏族小伙青美用悠扬的竹笛吹开了音乐周的大幕。音乐漫过来,一层又一层地铺开,笛声还在绕梁,空灵的曼陀铃已穿越而来,我把全身的毛孔张开,还是盛不下清波荡漾的旋律。这是东坡文化节开幕之前的甜点——国际音乐交流演出,观众大多是与会的嘉宾,我们这群工作人员也有了“近水楼台先闻乐”的机会。
如果说青美的音乐是深邃的海,扎西尼玛一开嗓子,风雨就来了,山歌一首接一首亮出来,高亢的、深情的、嘹亮的,如排山倒海又惊涛骇浪,如乱石穿空又美轮美奂。我的耳朵接受着音乐的洗礼,眼睛却在前排嘉宾们高举拍照摄影的手机中“夹缝求声”。
掌声如潮,身旁两位高鼻深目的外国嘉宾激动难抑,不断欢呼。
朋友圈有人抢先发了图并感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深以为然,点赞。
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节目同样精彩,Liron Man在手碟上敲出神秘的天籁,Namgar的歌声在直冲云霄的高亢和婀娜摇曳的柔美间翻转……汹涌的掌声裹挟着此起彼伏的喝彩声,还有反复咏叹的“民族和世界”,都让人震撼不已。
毫无疑问,民族和世界,是整场演出的关键词。正如我们的东坡先生,是眉山的,更是世界的。
11月23日,一上午,我都在翻手机,看在现场的朋友们从指缝里流出来的开幕式盛况。陈铎来了,吴彤登台了,关栋天开嗓子了,徐涛出场了,看得人心痒难耐又无可奈何。
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一桌子的人都在用东坡文化节下饭,摆得意犹未尽,只叹息没有机会亲眼目睹。
好在很快有朋友发来消息:“今天晚上8点眉山电视台综合频道开幕式录像播出,场面宏大,文化价值高,值得一看!”我在各种QQ群、微信群转发这段消息,在朋友圈里偷照片,忙个不停。
24日一上班,同事们都在讨论头天晚间眉山电视台播放的开幕式录像,大气、震撼、巴适之类的词满地都是。我一边回味,一边惆怅:京剧版的《江城子》太精彩,网上不上录像,我想再看一遍的愿望怕是无法实现了。
午饭后,我去看“尚意东坡”书画展。去之前就想过,这个点人少,安静。
出乎意料,参观的人很多。一家几口驻足观看的,三两好友结伴欣赏的,不说熙熙攘攘,也算密密匝匝了。人虽多,但都神情专注,倒是安静。
参观完美术馆的书法展厅,正准备赶往苏辙公园看画展,身后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眉山本土的一位书法家带着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我跟过去,在书法家专业的讲解中,领略参展作品中的对比、浓淡、疏密、气韵……旁听的人越来越多,尾随在书法家的身后,拖成了“大尾巴”。
出了书法展厅,已近黄昏,不知不觉,已看了5个多小时,难怪高跟鞋里的脚发出了强烈的抗议。我走进洗手间,脱下鞋揉脚,居然遇到“同道”中人。来眉山办事的肖英,中午在九巷十坊吃饭,饭后百步,遇见“尚意东坡”书画展,一头扎进来,看得流连忘返而手脚酸软。
“我看过很多书法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规模、这么多大家集中写东坡诗词的,果然是东坡的故里,高端大气上档次!”她说。
听到这样的表扬,不傲骄一下不生出点自豪感是不可能的。我向前一步,握手,以示感谢。脚掌一阵抽痛,呲牙的同时,看到肖美女也咧着嘴吸了口冷气。
我们相视而笑,带着痛苦而满足的表情。
新闻推荐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我一个人心急火燎地窜进了眉山日报社广告中心办公室。在第一时间选到了系列预订票的座位。以致后来几天,每每听到有人在食堂,在办公区域,在朋友圈议论,“听说25号晚上许巍的票已...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