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阿来:培训班上讲创作 三苏祠里话东坡 ——省作协2017年青年诗人培训班纪略

眉山日报 2017-09-16 07:33 大字

三苏祠里话东坡。

本报记者 余毅 文/图

秋日的三苏祠清流环绕、古木参天、翠竹掩映,前来拜谒三苏父子,感悟诗人高尚品格,品味诗词文化的游人众多。9月4日下午,三苏祠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四川省作协主席,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阿来。

当天,四川省作家协会2017年青年诗人培训班在眉山市开班。阿来为来自全省的80余名青年诗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诗歌创作讲座。

千古东坡,两宋荣光。三苏故里,文风鼎峙。在阿来看来,此次培训班开班仪式非常具有诗意,就应该用诗意的方式融入到学习的状态。阿来说,没有诗歌、没有文学的时代是很容易被人们所遗忘的。现在,有很多人说宋代很美好,正因为宋代的诗歌、文学、艺术都很发达,才得以展现出美好。没有诗歌精神的契约,没有审美的发展,这样的时代就是“平庸”的时代,这就是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谈到宋代文学家,阿来表示,“三苏”就像北斗七星中的星星一样,而苏东坡就是那一颗明亮的星。四川是一个诗歌大省,他希望此次培训班之后能有更多优秀作品诞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阿来对年轻作者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阿来表示,从古到今,写作都是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有审美追求的,这也是每一个创作者应该牢记的。当然,在创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向前人学习,向古今中外学习。这“学习”并不是学习某种技术,而是学习一种精神,学习不断创新以及对待生活、人生的态度。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也要靠自己摸索,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苏东坡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创造了很多前人没有的方法。我们今天依然需要自己创造,归根到底学习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学习。”阿来说。

下午,阿来来到三苏祠,品读苏东坡,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以及苏东坡对自己的影响。虽然不是第一次来三苏祠,但阿来对三苏故居的每一处仍兴致盎然。从东西厢房、飨殿、启贤堂、古宅老井、来凤轩、东坡盘陀像、披风榭,直到碑亭等,每到一处,阿来都细细辨认朗读牌匾、古本、古迹上的诗词。这些诗词,有的是苏东坡所撰的,有的是苏东坡书写欧阳修等大家的。阿来一边读一边鉴赏书法,并对记者讲述了苏东坡一生的坎坷和东坡文化的深意。尽管是故地重游,但阿来仍用了近两个小时。在三苏祠工作了10年的郑小利负责为阿来做引导,她说:“花这么多时间来三苏祠并能如此详细解读苏东坡的文人,阿来是第一人!”

“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情重游三苏祠的。三苏祠既变又未变,这就是我的感觉。”阿来说,眉山城区最吸引他的就是三苏祠,20世纪80年代他就来过这里。阿来说,苏东坡是他心中的文学高峰,他经常读东坡诗词,很多都能背诵。他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如广东、海南、湖北等地,都是因为苏东坡。“仅黄州我就去过两次。我每到一处,都会带着苏东坡的书,一边参观古迹一边阅读文字,体会苏东坡当时的心境,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与东坡交流的过程。”阿来说,苏东坡是文学、书法、绘画的集大成者。苏东坡是眉山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

“为什么苏东坡具有世界性?当然是因为文化!”阿来谈到即将在眉山举行的第八届东坡文化节,说苏东坡留下的文学艺术成果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办好东坡文化节是延续文脉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文化节传承源远流长的东坡文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学习苏东坡,学习他的精神气度。当今全球化时代,眉山首先要了解世界,才能走向世界,在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的同时,要跟世界找到一个对接点,更好地展示东坡文化。

新闻推荐

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充分肯定眉山教育工作

本报讯(记者苟丽佳)昨(13)日,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带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督查组一行莅临眉山,就眉山市学校秋季开学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组先后深入东坡区实验中学、东坡区第一幼儿园、四川城...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