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民生为本的东坡新画卷 ——东坡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纪实
东坡区委书记孙剑为通惠街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揭牌。东坡区公办幼儿园公开摇号。整治中的道路。整治后的粤(鲫)江河风景如画。
■彭飒
版首语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眉山建区设市以来,东坡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肩负首位责任、保持领先发展中,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做精准文章,打攻坚之仗。伴随着全区综合实力的增强,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呈现在面前:贫困户相继脱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安居梦想,全面小康不落下一户一人;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日渐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公平完善,弱势群体的“短板”不断补齐,更多老弱病残距离“有所依、有所养”更近一步;坚持生态优先,守护青山绿水,以“千湖之城”“绿海明珠”“百园之市”建设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事、好事、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东坡区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脱贫攻坚打硬仗 改善民生谱新篇
发展为先,民生为本。近年来,东坡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头戏”来抓,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按照精心编制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锁定“六个精准”,着力在实施“五个一批”和“八大工程”上下足“绣花功夫”,力度空前加大。
全区五年累计整合安排各类脱贫攻坚项目资金10多亿元,3000余名党员干部“沉”入脱贫攻坚一线,为联系帮扶村落实各类项目300多个,涉及资金7000余万元,解决村级各类问题500多个,做到精准到户、因户施策,共为贫困户落实增收项目5790个,多方面协调争取资金2415.6万元,从而大大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与此同时,创新扶贫方式,增强“造血”功能。一方面在全区组织44名农业科技人员,先后在尚义、柳圣等乡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余期,培训贫困人口6000余人次,送发“明白纸”3万余份。全区电商扶贫从无到有,延伸覆盖到多个乡镇,进行电商培训500余人次,借助互联网帮助780户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帮扶350户贫困户从事生态养殖。完成水果品改和新栽面积3800亩。
另一方面,动员和依靠各类企业、专合组织、成功人士、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四川万景融汇集团通过与秦家镇市级贫困村马桥村建立三年结对帮扶关系,一举捐助该村帮扶资金200万元;眉山益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土地乡永光村,着重从做大做优柑橘产业入手,不仅组织贫困村民外出参观学习转观念,还从品种改良、技术培训、测土配方、肥料施用、果品外销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全程配套服务,公司为此投入资金55万元;东坡区山峰水果合作社通过免费赠送肥料、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入户指导、免费收购外销等“四免”服务,帮助77户贫困户和残疾人脱贫增收。全区19户泡菜企业优先与220户贫困户签订蔬菜收购合同,帮助660个贫困户增加收入,并通过举办***专项招聘会,为贫困户新增公益性岗位302个,推荐2010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脱贫攻坚注入了不竭动力,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6年底,全区80个市、区级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区2014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22户共31685人,到2017年底将提前实现全部脱贫摘帽。同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全区共规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808户2341人,计划2019年完成易地搬迁任务,按照市脱贫攻坚统一部署,全区2017年底即可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期间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全区23612户24914人享受农村低保救助,对符合低保条件的1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86人均纳入低保兜底,对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免费门诊救治重症精神病人665人次,免费救助晚期血吸虫病患者491人。
走活民生新棋局 增加群众“获得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福祉作为奋斗目标,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投入。五年来,全区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民生支出累计达130亿元。倾力实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十大民生”工程,在群众出行、医疗、就业、教育、住房、文化、养老、社保、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方方面面,真真切切让群众得到实惠,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首先从改善硬件设施条件着手,大力争取和整合多个建设项目。一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区投入资金6亿元提升改造县乡村道路728公里,实现农村公路通乡(镇)通畅率和通村通畅率两个100%,投入近5000万元,整治病(危)险桥、漫水桥25座。全区综合交通累计投资达100亿元,基本形成对接成都的“三高、三铁、四快”大交通骨架,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发展新格局,根本改善了群众出行环境。二抓农村饮水条件大改善。结合各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区完成李子埂水库、核桃堰水库等9个饮用水源地的范围划定工作并发出公告,建成运行区域性大型集中供水站11处,整治病险水库28座,解决28.7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三抓新型城镇化率大提高。全区5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到54%。加快中心城区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完成三苏雕像片区、原区委党校片区旧城改造,雕像国际广场、万景追梦城、伊藤洋华堂等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新建公租房1854套,改造棚户区7742户、农村危房7833户,让环境更舒适,更宜居、宜业、宜商。
其次是从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让民生实惠全民所享。重点抓好“五有”:
学有所教。东坡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获国家督导评估认定,高考四大核心指标保持全市领先,5年累计教育支出达40.7亿元,全区教育支出占民生支出比重达32%。改造农村薄弱学校55所。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全部实现视频监控。新建成东坡一幼等6所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20所。新建新车城中学、东坡二中、苏辙小学,同时启动苏辙中学建设。保障近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中心城区顺利入学。
病有所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新建村级卫生室116个,免费救治晚血、慢血病患者5.7万余人,重症精神病患者4200余人次,顺利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验收。落实“全面二孩”政策,计划生育证件“一条龙”全程代办服务,并在全区全面推广,被评为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卫生民生支出占民生支出比重达20%。
老有所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打造白马镇龚村敬老院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金花乡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点。打造具备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体育、休息娱乐等多功能的综合型日间照料中心5个,日均接待老人1000多人。将符合“三无”条件的残障人士和失能老人按程序纳入特困供养范围救助,打破了以前60岁的年龄限制,让更多老弱病残距离“有所依,有所养”更近了一步。
困有所助。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深化“量体裁衣”式服务,每年实施助残工程,开展智力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惠及贫困残疾人4.8万人次,救助金额达到1.07亿元,被省残联评为“量服”成绩突出区县;免费救治重度精神病人、白内障患者、血吸虫病人,共救助重大疾病患者7.3万余人次,救助金额达到8295万元。针对患病伤残的特殊涉毒群体,建成区康复救助中心,经两次扩建,共计免费收治特殊涉毒人员920余人,收治率达98%。全区涉毒人员“两抢三盗”刑事案件下降60%以上,受到中央禁毒委充分肯定。
劳有所得。2014年以来,依法受理投诉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和拖欠工资纠纷案件590起,依法查处587起,为13845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47亿元,结案率达到了99.5%,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力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成东坡电子商务聚集区、创业园区、创客孵化园,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1亿元,帮助1600余名创业者创业。
坚持绿色发展 厚植生态底色
走进东坡区粤(鲫)江河道,只见河面波光粼粼,岸边树木葱茏,白鹭成群飞翔,鱼虾水底畅游,垂钓者凝视着鱼竿。崇礼镇蟠龙村村民郭亨贵深有感慨地介绍说:“这条河流原来杂草丛生,水葫芦大片疯长。如今治理后的粤江河大变样了,河里杂草、水葫芦全清理了,规模养鸭户搬走了,乱扔白色垃圾现象减少了,我们吃的井水也更放心了。”该河流治理前后发生的可喜变化,只是该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大打“清河行动”攻坚战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环境就是民生。近年来,东坡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惠民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今年“河长制”工作的助推,全区改善生态环境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河道治理显成效。自今年5月下旬“清河行动”展开以来,全区先后共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动员2.6万余人次开展护河整治行动,共清理河道600多公里,打捞垃圾6.2万余吨、淤泥2.4万余吨,在50余处主要交接断面设置河道拦污设施,并落实了698名巡河员、1246名保洁员,形成了巡河保洁长效机制,延续河流健康生命,促使全区河流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重拳治污不手软。针对环境治理顽症,该区以超常的决心和举措,新组建环境公安执法大队,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关闭13家造纸企业,取缔无证违法生产“黑工厂”134家,淘汰燃煤锅炉118台,共关闭禽畜养殖场和养殖户125家。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连续两年中心城区、乡镇场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广受群众好评。
三是力抓“三大工程”不动摇。加快“绿海明珠”建设,全面开展绿化造林和环境美化。截至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2%,城乡绿化覆盖率达到50%,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区林分质量提高,林种结构得到调整,使得许多野生鸟类和动物繁衍生息。加快推进“千湖之城”建设。目前,“四湖”建设正在稳步进行。工程建成后,将全面提高灌区抗御干旱的能力,全面改善水果和粮食种植的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市民休闲生活质量,惠泽千秋。加快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推进“百园之市”城市名片建设。以前,东坡区的公园屈指可数,如今整个城区公园遍布,“湿地公园”“苏轼公园”“苏辙公园”“苏洵公园”“苏母公园”等逐渐成为城市新名片,崇仁、永寿、思蒙等15个乡镇公园和广场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休闲场所。随着“三大工程”的实施,一幅秀美的生态文明长卷正在东坡大地徐徐展开。
(图片由东坡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苟丽佳)昨(6)日,眉山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光彩出席会议。省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到会祝贺。会议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