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快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 让农机有“用武之地”

眉山日报 2017-08-16 12:36 大字

农机化生产道路直通田块,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本报讯(林小娟 记者 李勇军)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拥有量不断提升,“农机大军”正逐步活跃在田间地头。为适应农机化生产要求,全市加快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畅通农机进田的“最后一公里”,化解了“有机无路”、机手和百姓望“机”兴叹的难题,让农机有了“用武之地”。

打造“田田通”。全市加快农机化生产道路网络化布局,以投资方式多样化,整合农业发展项目资金,畅通田间道路,实现“田田通”。2016年,全市机耕面积388万亩、机播面积127.9万亩、机收面积244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61.2%。

畅通农机进田“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开启了农产品出田的“最先一公里”,“田田通”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各种农机具自由出入田间开展耕、种、收、运等作业,省时又省钱。据介绍,人工育插秧、耕、种、管、收劳力成本需800元/亩,并呈上升趋势,而全程机械化作业只需一半价格并呈下降趋势。

同时,通过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解决了丘陵山区机械上不了山下不了地的困境,盘活了闲置农机效率与效益,更好地挖掘了农机合作社潜力。农机具的使用和利用率大幅提高,作业收益增加,化解了机手与百姓在农忙季节望“机”兴叹的难题。

在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和后期管护中,眉山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各项举措,使其效益最大化。建设方面,在丘陵山区试点由原来的路带沟转变为路盖沟,解决修建农机化生产道路占用土地较多、沟渠管理维护难等问题。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引导农民在“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基础上自愿投工投劳,形成以“财政资金引导、项目资金推动、农民投入为主”的多样化投入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后期管理方面,本着“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引导群众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建立和完善管护制度,使农机化生产道路更高效、更持久发挥作用。

新闻推荐

秦家镇整治畜禽污染出硬招效果好

“你这养殖场前期直排沟渠的畜禽粪污没有清理,在政府规定期限内不作任何整改,现在仍然继续直排,依据村规民约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关条例,除给予5000元的经济处罚,同时必须迅速整改到位”。近日,在东坡...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