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自然保护地巡护技能大PK 巡护员“炫技”:打绑腿穿解放鞋,玩GPS定位

成都商报 2021-09-04 02:17 大字

肖飞正在上传图片选手开始爬山

GPS定位系统,对于身处野外的巡护员而言,就像眼睛一样。没有这双眼睛的帮助,很容易“抓瞎”,迷失方向。然而这双高科技“眼睛”也有出现偏差的时候。在3日上午进行的四川省2021年自然保护地巡护技能大赛室外巡护竞技过程中,记者跟随的来自四川广元青川的参赛选手就遇到了。

“其实很正常,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都会影响GPS定位的准确性。”来自广元青川唐家河的参赛队员马文虎表示,巡护队员通过日常的积累和学习,自己头脑中也应该大致有一张地图。

“行头”

湿滑路面成“拦路虎” 绑腿和解放鞋是标配

3日上午,四川省2021年自然保护地巡护技能大赛,在四川眉山洪雅县瓦屋山拉开了序幕。本次大赛分为室外巡护竞技和室内快速答题两部分。当天上午首先进行的是室外巡护竞技。来自四川省20个大熊猫分布县(市、区)的20支队伍抽签确定巡护线路,经评委检查装备后依次出发。

比赛刚一开始,湿滑的路面就成了拦路虎。所有人的移动看上去都像慢动作一样。有选手赛后感叹道,平时大家都是“岩羊子”,爬陡峭的山坡都跟走平路一样,当天却都变得小心翼翼。虽然和野外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出现意外情况这件事,倒是很符合野外巡护的特点。

当天记者跟随的是来自四川广元青川唐家河的参赛小组。参赛小组的三位选手搭配很“齐全”,既有从事野外巡护28年、今年52岁的老江湖马文虎,又有从事野生动物摄影、今年28岁的肖飞,还有一位女选手肖梅。本次比赛共60位参赛选手,只有两位女选手。肖梅的左耳上一颗紫色的耳钉,在一群灰绿色调的巡护员中,很是特别。

“这个不像高跟鞋,完全不会影响野外巡护。”肖梅笑着说。虽然当天的室外巡护不用钻山林,但大部分选手还是在小腿上打了绑腿。“你摸一下,很厚的。”马文虎表示,绑腿既可以防蚂蝗等虫咬,同时也可以避免被有刺的植物刮伤,是野外巡护的标配。除了绑腿,参赛选手人脚一双的解放鞋,鞋底较软的同时防滑性很好,也是巡护员的必备装备。

定位

小数点后一位之差,导航差异可达百米

“导航显示只有1米了。”肖飞一边盯着手里的GPS定位仪,一边提醒马文虎、肖梅注意附近的草丛中是否有代表野生动物粪便的道具。然后三人围着该处找了一圈,也没有收获。马文虎介绍说,和大家平时使用的手机导航不同,巡护人员将目标位置的坐标输到定位仪后,能看到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但不会有具体的线路,因为野外本来是没有路的,巡护人员会根据距离的变化,不断调整方向,向目标靠近。

虽然定位系统是巡护人员的强有力的依靠,但受外界环境影响,有时候也会出现偏差。马文虎表示,山脊和空旷的地方信号强,误差就会很小。当天的路线位于峡谷内,相对来说误差就会大一点。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经验作出判断了。“我估计在河对面。”马文虎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后分析说,导航上的距离为直线距离,该处距离河对面大约五、六米,基本在误差范围内。这种情况野外也经常遇到,需要过河或是绕过去。

随后三人按照马文虎的思路,继续前行,向河对面进发。当肖飞手里的定位仪显示距离输入坐标越来越远,达到30米时,三人找到了代表野生动物粪便的照片道具。赛后,其他参赛选手也提到导航偏差的问题。“输入的经纬度坐标小数点后位数不同,其误差范围有很大区别。”一位参赛选手介绍说,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的误差范围大约在百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的误差范围大概在20米左右,如果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基本就没什么误差了。所以不能小看哪怕是0.0001或者是0.00001的区别。

当天除了参赛选手,还有来积累经验的观赛巡护员。来自四川松潘的何明军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是他当巡护员的第三个年头。由于地处高原,何明军外出巡护,最短一次要十天左右,最长的一次要走二十多天。每次巡护出发时,身上的装备大约50斤重,主要包括吃的干粮和炊具,住的帐篷,以及镰刀、定位仪等巡护基础装备。“冬天海拔高,不敢在外面洗澡,回来洗一次,感觉轻十斤。”何明军笑着说,一边抖动着身上的水珠。

相关链接

四川自然保护地巡护:

4000余名巡护员守护166个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四川省从2016年开始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点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涉及眉山等7个市(州)。截至2018年10月,全省共有166个自然保护区。

去年印发的《四川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管理和监督制度,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建成四川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19%以上。

自然保护地巡护是指巡护人员沿着一定的路线,对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范围内主要保护对象、重要区域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或非专项的巡视、观察和记录,并及时上报所发现的情况,依法采取相关措施的过程。“巡护是为了有效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是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最基础的工作。”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自然保护区内约有4000余名巡护员常年工作在野外,为自然保护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摄影报道 综合川观新闻

新闻推荐

竹钢国际生态产业园项目: 立足生态抓项目建设 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竹钢国际生态产业园生产车间一派繁忙。项目名片竹钢国际生态产业园项目位于洪雅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210亩。该项目运用中...

洪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洪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