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村 搭上旅游“快车” 携手奔向小康
薄雾中的光明新村小区。杨琴正在整理新购买的灯具。李佐银(右)和村民 讨论全域旅游中盆景的前景。
□实习生 刘怡婷 本报记者 彭威楠
郑顺 张莉 文/图
村情名片
两河村位于洪雅县柳江镇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全村总面积5.8平方公里。村级建制调整后,该村有13个村民小组、1378户4409人。近年来,两河村着力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速推进农旅融合步伐,奋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群众富裕的新乡村。
我的小康故事
杨琴:抓紧时间精装客房 今年生意会更红火
“妈,把螺丝钉递给我一下。”1月6日,阴雨绵绵,室外气温降至零度,在两河村光明新村小区一农家乐内,却是热闹的场景。
说话的是农家乐的主人,今年31岁的杨琴。她正爬上楼梯,准备安装客厅吊灯。“天冷了,来柳江旅游的人也少些了。趁着客流低峰期,我打算投入10多万元,抓紧时间把客房精装一下,等开春后正式营业。今年的生意一定会更红火。”
杨琴是土生土长的两河村人。为增加家庭收入,以前,她常年外出务工。婚后,才与丈夫一同回乡发展。“在外面打工很辛苦。2011年村里建起了新村,我觉得是一个好机会。”
光明新村小区距柳江古镇景区仅1.2公里,开车约3分钟,吃“旅游饭”有着很大优势。2013年,凭着多年在酒店打工积累的经验,夫妻俩决定将自家房屋建成农家乐。
办理证照、设计房屋风格、购置家电家具……说干就干,杨琴投入了全部积蓄,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开始,我们在管理和服务上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就向柳江镇上做得好的农家乐学习,同时在网上学习别人的经验。”杨琴说。
经过多年精心经营,杨琴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基本上节假日会住满游客,每年至少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意差点,但也挣了六七万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打扫屋内屋外卫生、为客人做饭烧菜……农家乐的大事小事,杨琴都亲力亲为。“自己做的活路,心里踏实。就拿做饭来说吧,我最拿手的菜就是家常鱼和推豆花儿。很多客人对我的手艺都赞不绝口。”
望着自己的3层小楼,杨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这次精装了17间客房,主要是铺木地板、刷墙吊顶、更换家具家电。虽然辛苦,但相比打工,还是好太多了。”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两年前杨琴夫妻还生了二孩,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家富不是真的富。热心的杨琴并不满足于小家庭的幸福,主动把经营经验传授给街坊邻居。在杨琴的鼓励和帮助下,其他8户居民纷纷效仿,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或农家乐,携手走上致富道路。
“我的学历不高,只有初中文化,但我很想给大家做点事。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把旅游产业搞得更好。”杨琴深知,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还得感谢党的好政策,于是她主动申请、积极争取成为小区业主委员会委员,为大家多服务、多跑路。
谈及2021年心愿时,杨琴笑着说:“希望一家人都能健康平安,希望农家乐的生意更好,希望更多游客来柳江、来我们这里旅游。”
我们村的小康“密码”
去年9月,洪雅县摘得“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紧邻柳江古镇的两河村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走进两河村,处处是农旅融合发展的景象。村民从传统务农,逐渐转向村内务工、村内创业。经营民宿农家乐、种养有机农副产品,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法宝”。
因地制宜 把“旅游碗”越端越稳
从地理位置来看,两河村与柳江古镇只隔了一条花溪河。曾经,听说在柳江古镇从事旅游产业能轻松赚钱,让从事传统农业的两河村村民羡慕不已。如今,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两河村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2013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光明新村小区部分村民对统规自建房进行装修升级,建起了农家乐,成为两河村第一批抢抓机遇、端上“旅游碗”的领头人。
由于经营农家乐的方式灵活、拉动性强、效果良好等特点,近年来,两河村大力扶持农家乐、民宿等农旅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并收获红利。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特色农家乐20余家,曾经烧火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活,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看家本领”。
2020年,在全国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两河村的旅游产业仍然展现出了磅礴生机。“特别是去年中秋国庆长期期间,村上的农家乐、民宿客房天天爆满,一些高端、精品客房单价标到888元。”两河村党总支书记李佐银说。
两河村的“小康秘籍”就是要把游客引进来、把农产品卖出去。为此,村里成立了奶牛专业合作社,走上了村民抱团发展奔小康之路。
“以前,大家散养奶牛,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加之卫生防疫相关手续不齐全,很难对接到大的牛奶采购商,导致牛奶倒得多、卖得少。”李佐银说,“奶牛合作社建起后,村民可将自家奶牛放到合作社集中喂养,合力提升规模和产量后,就更容易签大订单、稳销路。”
目前,两河村奶牛养殖场共有300多头奶牛,年产值400万元左右。“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头奶牛的综合养殖效益还会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日子将越过越好。”展望未来,李佐银信心十足。
农旅融合 把“产业链”越做越长
“这里的小盆景精致小巧,很受游客欢迎。这些小盆景都出自于盆景设计和养护能人李彭之手。”李佐银带记者走进村民李彭的花圃,“别小瞧这些盆景,便宜的五六百元一盆,贵的能卖到好几千元。李彭靠这个手艺年增收6万元。”
李佐银认为,要带领村民进一步增收致富,农旅融合是必然选择。“目前,洪雅县正在高标准打造洪柳新区。根据规划,两河村属于洪柳新区‘两核’区域。未来,这里将着力发展特色餐饮、品牌酒店、精品民宿、休闲体验等服务业。”李佐银说,“蓝图已绘,时不我待!”
为此,两河村充分借力柳江镇旅游协会,定期定点为当地农家乐经营户开展酒店内部管理、厨艺培育等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软实力。同时,组织村民外出学习高端素食经营和门前微景观打造,增强发展信心。
此外,两河村还将对1680亩茶山进行品改升级。“村民大多种植川茶、白茶和黄金茶,年产值约500万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李佐银说,“目前,我们正在全村推广种植奶白茶。该茶属于优良品种里的高端茶,市场前景很好。一旦茶农改良成功,预计收入翻番。”
近日,总投资1亿元、占地380亩的花溪谷农旅融合项目落户两河村并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将沿花溪河流域打造产业+观景体系,建生态农副产品种养结合区、田园休闲旅游观景区,把农旅融合道路走得更宽更远,把“产业链”做得更长更实。
“我们将对内苦修内功,对外招强引优,推动两河村农旅发展迈上新台阶,把致富奔康的‘金钥匙’越抓越紧。”李佐银说。
新闻链接
洪雅县: 三种抱团模式 助力群众奔康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致富奔康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洪雅县坚持突出重点,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根据各村不同特点和群众意愿,出台了《洪雅县“抱团”发展扶贫产业试行办法》,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撬动作用,在条件成熟的村建立扶贫产业基地,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以三种抱团模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扶起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扶贫新路子。
第一种“自己干”。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建档立卡贫困户既是土地资金的参与投入者,又是管理者,增收致富意愿强、动力足。再吸收一些自愿参加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合作社成员,共同增收致富。
第二种是“合伙干”。在双向选择前提下,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以土地资金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参与合作社收益分配,还可在合作社务工,多获取一份收入。
第三种是“跟着干”。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项目资金,量化为股金,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保底分红”,获得稳定收入。
通过“自己干、合伙干、跟着干”三种抱团模式,洪雅县将零散的产业集中到一起,依托现有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域内发展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2017年—2019年,该县围绕乡村旅游、茶叶、藤椒优势产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61.8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300万元,与3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37个扶贫产业基地,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户数3103户。
通过三种抱团模式的带动,截至2020年底,该县抱团发展藤椒544.42亩、茶叶347亩、柑橘158.5亩、李子127.88亩、红梨73.48亩、猕猴桃58.57亩;养殖业方面,发展香猪养殖138头、水牛养殖73头、能繁母猪养殖36头;加工业方面,发展新型竹编加工企业1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威楠)近日,洪雅县首批5个三年内无“三养”案件示范村(社区)挂牌。近年来,洪雅县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创新开展基层社...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