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稳产保供见成效”③ 推广种养循环模式 运用现代技术发展生态农场
万家好思蒙泥河种猪场。洪雅县中保镇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的养猪场。
□张锋 曹霞 文/图
说到养猪场,很多人第一印象里是“脏”和“臭”。不过,东坡区思蒙镇的一家养猪场却有些特别:内部环境整洁,没有刺鼻气味,一排排现代化的猪舍和生态养殖循环系统,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养猪场的刻板印象。
该养猪场是眉山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生猪标准化智能养殖小区。该养殖小区占地166亩,建设生猪养殖生产线4条,圈舍面积2.8万平方米,常年存栏生猪2.8万头,年出栏优质生猪6.4万头。
“与传统的养猪场不同,生猪标准化智能养殖小区实行大栋小单元方式建设,采用均衡生产、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生产工艺,并配套全自动料线、智能环境控制及智能生产监控系统,种猪生产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与周边农户还签订了粪污使用消纳协议,免费为5500亩种植基地铺设管网上万米,养殖粪污采用还田利用和“异位发酵床处理”互相补充的方式进行处理。
据了解,万家好的松江种猪场采取“生猪养殖+管网输送+脆红李、蔬菜种植”,思蒙泥河猪场采取“生猪养殖+粪车转运+储存池+管网输送+柑橘、黄金茶种植”,实现了粪污就近就地和异地转运利用。
笔者在东坡区多悦镇郑军村杨磊家庭农场看到,大量的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呈一字排开,料塔、风机水帘、自动刮粪机、排污管网等各种设施齐备。站在农场往下看,春见、爱媛等果树成片种植,长势良好。“养猪场年出栏生猪4800头左右,经过处理后的粪污灌溉这片果园,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提升了果品品质。”杨磊说。
同样,在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凤凰顶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猪场生产设施、粪污处理设施、消洗中心等设施完善,饲喂、饮水、清粪、通风及温湿度也都能通过一键操作,实现自动控制。“保育舍的温度恒定在28摄氏度,主要喂养刚买回来的仔猪。仔猪喂到一定体重以后,就会从保育舍进入育肥舍,育肥舍内的温度则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合作社负责人付志洪说,因猪场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养殖,1名工人就可以管理2500头生猪。
眼下,位于洪雅县将军镇李槽村的一栋7层“小洋楼”正在抢抓有利天气加快施工建设。与相同存栏量的普通猪场相比,采用楼层式设计,可节约70%的土地。“这个猪场建成后,将存栏种猪7200头,每年可提供15万头仔猪,为生猪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畜牧中心主任王高祥介绍。
仁寿县出台政策引导生猪养殖户以种定养,以养定种,循环利用,按照1个单元配套100亩以上土地标准,严格落实粪污消纳地,让养殖种植互补,解决了污染这道难题。始建镇大海家庭农场陈海霞指着猪场周围近千亩的柑橘园笑着说,“‘养+种’,实现了养猪和柑橘种植的共赢”。
此外,眉山华诚种养循环示范基地、眉山牧源公司思蒙种养循环示范基地等近年新建的200余个规模养殖场项目都采取种养循环这种模式,根据周边作物种类、耕作情况及土壤肥力,粪污就近还田还地利用。近年来,眉山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科学选址布局养猪场,大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逐步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赢。
“1-8月,眉山市预计出栏生猪111万头,能繁母猪、商品猪存栏环比持续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持续向好态势,这其中规模化、现代化的养猪场贡献了巨大力量。”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学文表示,生猪产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抗风险能力弱的散户逐渐被现代化养殖的家庭农场所替代,既保障了产能逐步恢复,又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为做好保障,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眉山市还安排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引导增养能繁母猪,推进养猪场标准化建设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种源性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引进德康、正大、正邦、傲农、新希望、巨星等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生产水平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安全风险高、劳动生产率低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去年以来,眉山市新改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216个,其中61个项目已建成,到2021年全市将新增生猪产能200万头以上。
新闻推荐
(紧接01版)全县共投入资金超10亿元,大力提升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智慧旅游中心1个、旅游集散中心1个、旅游风景道22...
洪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洪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