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标的前世今生
安顺廊桥。
1981年7月洪水过后,市民修建安顺廊桥。资料图片
□李贵平 文/图
看成都夜景,安顺廊桥不可错过。清朗之夜,月华如水,一弯虹桥下,阵阵风儿吹过河面,在夜灯中泛起粼粼波光。如果只注意到安顺桥夜景的华彩之美,无疑是把她当作了好看的花瓶,哪若雍容高贵、腹有诗书的贵妇更有韵致?
安顺廊桥,是一个人和一座城市架构在岁月长河的情感纽带:一边连着咿呀学语的童年,一边连着拄杖蹒跚的老年;一边连着慈母倚门的故乡,一边连着辛劳拼搏的异乡;一边连着混沌迷乱的旧岁月,一边连着蓬勃青葱的新年华……
戏剧作家魏明伦创作的《廊桥赋》开头写道:“反射阳光者,虹也。反射人情者,桥也。桥上行人,桥下倒影。桥梁贯穿历史,人情贯穿桥梁。”算是简要诠释了安顺桥的历史余韵。
壹 了不起的安顺廊桥
成都是个水源丰富的地方。当年,客居成都的杜甫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时的水城,大河小流穿城过,长桥短桥上百座。水滋养了城市,更孕育了成都的桥文化。
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途经成都时大为感叹,看到锦江后他写道:“此江之宽,不类河流,经似一海。”马可·波罗尤其对著名的安顺廊桥作了详细记载:“安顺桥非常宏伟,全身由大理石砌成,桥的两头有桥栏和桥楼,中间还设市,还有守岁的人。整个安顺桥气势磅礴,宏伟巨大,是锦江上一个了不起的建筑。”
这座“了不起”的安顺廊桥,位于成都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的合江亭旁,横跨南河。安顺桥何时建造,有很多种说法。普遍说法是,1277年(元朝至元一十四年)前后。民俗学家刘孝昌先生考证说,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华阳县令安洪德在元代旧廊桥的基础上,重修了一座以砖石为基础的风雨廊桥,自题匾名“安顺”。该桥全长81米、宽6米,桥面通道及栏杆均由青石制成,桥栏杆上雕有梅兰竹菊等图案,桥墩上配有两尊石制水兽镇桥。桥两侧各有一座仿古牌坊,桥面和牌坊红墙青瓦,飞檐翘角,曲栏回廊。
安顺桥“卧波”成都的数百年间,屡次遭受洪波侵袭。1947年7月中旬,数日暴雨,一天深夜,一场特大洪水席卷成都,古安顺桥被冲毁。此后三十余年,这里便只剩一座简易的木板石墩桥,但桥墩还是那两个建于1746年的古桥墩,犹如一个壮硕汉子负重歇息的腿脚,脚上水气淋漓,苔藓横生。
1981年7月,洪水再次肆虐,冲走了桥墩上的部分简易木板,导致老安顺桥暂时不能通行。临近安顺桥300米左右,有个修建仅几年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叫十二北街大桥,不幸遭殃:发洪水当天,有人不慎从桥上落入水中,热心人下水去打捞,引起路人和周围居民围观。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蚁虫般黑压压黏在桥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新桥突然坍塌,溅起数丈高惊涛,未及逃跑的人纷纷落水,最终导致二十多人被淹死或失踪。民间以讹传讹,误认为垮塌的就是安顺廊桥。
1981年夏天那场洪水后,成都人在垮塌的大桥原址,重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仍叫十二北街大桥;至于被冲走了桥面木板的老安顺桥,又重新铺设了木板,继续通行。
但老安顺廊桥没有坚挺下去,更难以承载现代城市交通功能。2002年秋,成都市政府决定将其拆除,在距原址100米左右的合江亭附近,重建一座明清风格的三孔仿古廊桥。如今很多外地朋友傻傻分不清,不知现在的安顺廊桥为后来重建,只是借了原桥之名而已。
2002年新修的安顺廊桥,是按清代安顺桥的风格所建,保留其古风并融合了现代元素。大桥依然横跨在河面之上,桥上亭阁叠叠繁复,在河水的流淌中倒影回转,在与周围摩天建筑对比中,产生出一种动人心魄的美。
贰安顺廊桥的旧日记忆
安顺廊桥全长81米、宽6米。无论是桥面、桥身还是桥梁,都高度浓缩了中华民族建筑风格之精华。在桥上还可以观赏到唐诗宋词为主题的大型浮雕、梯式水景及“桥上桥下共流水”的绮丽景观。
廊桥,简单说就是桥梁和建筑的综合体,也就是在桥梁上加盖房舍建筑,构建出世俗生活的婉转起伏。在成都地区,除了市区的安顺桥,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南桥”也是远近有名的廊桥。该桥修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如今也成了都江堰的一处地标。
成都安顺桥所处位置,历史上是锦江上一处古老码头。巴金先生曾在回忆录里写道,他幼时出成都去外省求学,便是在安顺桥上船,顺江而下。那一道轻轻漾起的泛舟水痕,掀起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惊天波涛。
今天,如果沿锦江散步或骑行一圈,你会在合江亭下、老南门大桥、百花大桥上游等地,见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码头,共有十二个。当年修建锦江码头,一是为了在锦江上游设立停靠点,二是可以改善河岸景观,增加市民亲水的途径。有些码头至今还在,但大多已经成为清理河道垃圾的小船停靠点,不复旧日景象。这十二个码头中,安顺廊桥一度“臭名远扬”——这儿,曾经是成都最大的粪码头。
原来,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尿粪是成都周边农民不可或缺的肥料。成都人刘孝昌回忆说,他还是个光屁股娃娃时,就常去安顺廊桥码头玩儿,那里,有个朱姓老板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朱老板从串街走巷的人手中买来尿粪,储入自家粪塘子,然后跷起二郎腿当“坐商”,只待运粪的船儿破浪而来。
“那些船儿不小哦,差不多10米长,中间一段搭个小篷,后端被划成一格一格的,那是分舱,有五舱、七舱、九舱。船儿装满尿粪后吃水很深,压在水面上鼓荡出一道道波纹,我从来没看到它们翻倒过。”刘孝昌说,那时的锦江上,还常有一串串轻盈的白鹭、燕子、麻雀叽叽喳喳从空中掠过,可爱得很。
安顺廊桥同时还是个柴码头。旧时乐山、峨边、洪雅一带盛产青冈木,当地农人将木柴伐下捆好后,用船装到成都来卖,大的一捆百多斤,小的五六十斤。运柴船到成都时往往是下午三四点钟,靠岸下货后,船老板三三两两喝茶吃饭去了,搬夫和苦力则把捆好的木柴背下来,放到安顺廊桥下堆起。已等在那里的柴老板立即过秤买柴,再转手卖给二道贩子。有意思的是,安顺桥码头还衍生了另一个行当,就是卖棺材的。黄伞巷、水井街一带还形成了棺材铺一条街。
新闻推荐
3年时间出口货值从零到破亿成都国际铁路港助力德阳和眉山开拓市场的国际班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杨金祝...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