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的健康勇敢“逆行”
2月5日,尚亚楠用24分钟完成进入隔离病区前的换装准备。“疾控人”正在消毒。刘文峙(左一)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人讨论发热门诊建设。杨义填写外地返乡人员情况调查表。
【编者按】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主动请缨,毅然选择走进这看不见敌人的战场,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尽显无私无畏之精神、扶危渡厄之决心。是你们的日夜守护,筑起了一道阻隔病毒的钢铁城墙。
没有你们的负重前行,哪来我们的春暖花开。我们用最美的词汇也不够赞美你们,一线医务工作者,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七旬村医在一线
为村民健康护航
□本报记者 肖倩 文/图
“体温正常,不要随意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如果哪里感觉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和我联系!”2月5日上午,青神县西龙镇新农村乡村医生杨义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并再三叮嘱注意事项。这是他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第十四天。
从医45年来,杨义一直扎根农村,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很好的口碑。自西龙镇开展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76岁的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
从1月22日开始,杨义穿行在新农村的乡间小道、农舍院落,对返乡人员开展摸排调查、体温监测、健康宣传等工作,并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将一项项抗疫工作落到实处。
1月24日晚9点过,杨义得到消息,新农村有一家三人刚从武汉返回,已经休息的他立即动身赶往返乡人员家中。由于天黑路滑,他不慎摔倒。同行的村干部连忙扶起他,见他脸色苍白,纷纷劝他回家休息。他强忍着疼痛说:“没事,工作要紧,先把工作干完再说”。到达返乡人员家中后,他立即投入到排查建档、测量体温、询问病史、交代注意事项等工作中,等到返回家中,已是凌晨。
“杨老师是个热心人,处处都在为百姓着想,我们村能有他这样的医生,真的是我们的福气。”看到杨义辛苦奔忙的身影,该村村民陈玉香感激地说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阻击战中,正是因为有许多如杨义一样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们无所畏惧、坚守岗位,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堡垒,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平安健康。
防护服遮不住
你们最美的身影
□本报记者 王丽 文/图
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作为东坡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诊医院,连日来,市中医医院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高风险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和预检分诊第一线,捍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尚亚楠和侯璐瑶就是其中两位。
穿着尿不湿上岗 8小时不吃不喝
2月4日下午2点,医院发热门诊的办公桌上,放了一盒已经冰冷的盒饭。这是侯璐瑶的午饭。
快到交接班时,侯璐瑶一阵眩晕,差点摔倒。“我没事,喝点水就好。”侯璐瑶对上前搀扶她的同事说。身穿防护服的侯璐瑶,已连续工作8个小时,期间没喝水、没吃饭,只因不想浪费一套防护服。
第一次穿防护服的感觉,让侯璐瑶很不适应:防护服不透气,穿上走动一会儿浑身是汗;口罩长时间和脸“亲吻”,取下时,脸上勒出了印迹和血泡;取下手套后的双手,被汗水泡得满是皱褶……“这些都是小事,最难捱的,还是连续工作没法喝水、吃饭、上厕所,但穿着这身防护服,我们就得勇敢往前走,决不后退。”侯璐瑶说,为了节约防护服,大家上班前2小时坚持不喝水,保证工作期间不上厕所。
就这样,穿着密闭的防护服的侯璐瑶在隔离病区与疫情抗争着。而今,侯璐瑶已经习惯了这身厚重的装备,习惯了这样的“特殊工作模式”。“现在,医院还给我们准备了成人尿不湿。”侯璐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想想小时候都没有怎么穿过,没想到竟然在32岁时穿上了。”
不仅治病还“疗心” 消除恐慌共战“疫”
“比上次快了两分钟。”2月5日早上8时许,尚亚楠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以后,看了看墙上的时钟,偷偷笑了笑。这次,他仅用24分钟完成进入隔离病区前的换装准备。
每次进入医院隔离病区前,尚亚楠都会特意计时,要求自己完成穿防护服所有流程的时间要一次比一次短。
看到尚亚楠到病房巡查,3床65岁的疑似患者情绪有些不稳定了,“我的病是不是很严重?还能回家吗?”
这名疑似患者有武汉接触史,轻微发热,住进来时情绪异常激动,时常大吼大叫。
尚亚楠快步上前安抚他:“大爷,病毒并没你想得那么可怕,做好防护,配合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何况现在您还没有确诊,不要害怕,有什么不舒服就随时找我们。”
这场心理疏导持续了40分钟,大爷的情绪终于渐渐稳定下来了。
“由于对疫情的恐慌,住进来的疑似患者情绪大多很低落。”尚亚楠说,除了开展医学相关工作外,医护人员还要进行安抚,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
针对这些情况,医院隔离病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心理疏导小组,分析所有入住的疑似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后,再进行一一疏导,帮助他们放下负担,鼓励他们,同他们一道战胜疫情。
一家三口齐上阵
抗击疫情在前线
□罗凤 本报记者 陈燕利 文/图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我请战,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一封封《请战书》温暖了战“疫”的这个冬天,那一个个鲜红的手印是医护人的医者仁心,更是他们“逆行”战“疫”的决心。
在洪雅医护队伍战“疫”一线,有这样一户“刘”姓家庭,一家三口都从事着疫情防控医护工作,是“疫”前“夫妻档”,也是上阵“父子兵”,他们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一线展现最美“刘”守。
火线立下“军令状”
刘超是洪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6年,曾被评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工作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刘超主动请缨上“疫”线,承担起洪雅全域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任务。
腊月二十五,刘超和家人正享受着愉快的周末时光,电话突然响起,同事急促地说“刘主任,请你即刻到中心开会,武汉的事!紧急!”由于前期研判过新冠肺炎疫情,自己也经历过SARS,刘超意识到这次的病毒“不简单”,便取消了春节回老家的探亲安排,主动“请战”留守。
这一“战”打响后,刘超便不曾停歇。
“刘主任,接到协查通报……”“刘主任,发现一位发热病患……”每一起可疑的疫情信息,刘超都不敢怠慢,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刘超白天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晚上总结形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有时只能睡2、3个小时。
“决不漏掉一个可疑感染人员”,是刘超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
前沿谱写“相守情”
刘超的妻子刘辉是重庆人,现任洪雅县人民医院院感科科长、外二科副主任,25年前,因为爱情,来到洪雅。疫情发生后,刘辉承担的医院院感防控工作量剧增。
发热门诊改建及监测、预检分诊再度规范化建设、消毒供应设备及防护物资储备等工作持续推进,同时兼顾集中隔离观察点院感防控、专业化改造的技术指导,此外,还时常针对高热病例集中会诊,满满当当的工作压在了刘辉的身上,她已在一线持续工作25天。
同在医疗战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一个在流调前线,一个在院感防控一线,携手战“疫”中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段时间唯一的交流便是通过电话了解病人今天咳嗽症状如何、发热情况如何。”刘辉谈起与丈夫聚少离多的情形时感慨道。
2月2日是千年一遇的“对称日”,刘辉在这天给丈夫发了一条信息,只有简单的“加油”两个字。刘超也回复“加油”,这不是没有话说,是时间紧迫来不及说。但一句“加油”,却道出了彼此鼓励、相互扶持的感情。刘辉说:“冲在‘疫’线是医者本分,我想让他知道,我一直都在,‘逆行’有我相伴。”
齐心奔赴“疫战场”
刘文峙是刘超和刘辉的独子,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2019年12月,刘文峙考入洪雅县精神康复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刘文峙主动请命、奔赴一线,负责全县疫情防控生活物资配备、后勤服务,以及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改造,一直在一线忙碌奔波着。
2月4日,刘文峙向党组织递交入党志愿书,在志愿书中他这样写道:“我是万千医护人中的一员,我愿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挺在前、冲在前,不破楼兰誓不还!”如何践行承诺?他这样做:穿着防护服到隔离医学观察点了解观察人员需求;根据传染病防控要求提出观察点进一步的改建建议;不管物资何时到货,在哪里到货,第一时间前往采购、迅速盘点、及时保障,用了多少还差什么,全部门儿清……
刘文峙说:“2003年我7岁,父母在一线抗击SARS;今天,我终于能与他们并肩战斗,为父母分忧,为洪雅出力,为家乡医疗建设尽自己的力,让家乡人都能更好!”
“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刘超一家三口在战“疫”一线书写医者仁心,可谓是:最美“刘”守在“疫”线。
“疾控人”冲锋在前
全力以赴勇担当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仁寿县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各个战线团结一心,时刻做好防控工作。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在前线的“前线”,只要有疫情,就要去搜寻、去追踪,不分昼夜,披星戴月,为群众织密疫情防控的大网。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病毒当前,他们不惧,疫情来临,他们不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疾控人”!
时间回到2月1日,仁寿县“疾控人”的那一天,是从凌晨开始的。接到县人民医院报告有疑似病人入院,疾控中心采样组和流行病学调查组人员迅速带好应急装备,赶赴县人民医院。
凌晨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寒风呼啸,行至医院,住院大楼灯火通明。采样工作对检验人员来说早已轻车熟路,但这次他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敌人,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慎重对待接下来的每一次采样。穿上防护服,戴好护目镜,严格按照技术方案,他们顺利采集到1份上呼吸道、1份下呼吸道和2份血液标本,注明样本编号、种类、姓名及采样日期等信息后,采取三级包装,放置在A类标本运输箱内,马上由专人专车在1个小时内送至眉山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随着采样工作的开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也同步进行着。前一天晚上只睡了三个小时的郑灵媚,打起精神开始工作。“如果能早一秒完成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就能早一步追踪排查出相应的密切接触者,如果能早一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就意味着能少一分传播的风险。”她说。
“你从哪里回来?去过哪些地方?还记得与哪些人有过密切接触吗?”郑灵媚开始耐心询问,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所有细节都不放过,以便最终形成流调报告。大家每天关注的疫情公告里的关键信息,就是由“郑灵媚们”逐一确认而来的。
结束在县医院的工作后,这些“疾控人”依然无法停止忙碌的脚步。这一天的清晨,他们又前往疑似患者的住址进行后续追踪和消毒工作。这时,消毒组负责人范文成背上了他的电动喷雾器一同前往,他的任务就是从病人的住址开始,重走一遍病人最近走过的所有路。
“消杀工作做到位,疫情防线就加固一分。”厚重的防护服,16公斤一桶的消毒液,范文成一天最多喷完过20桶,消毒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全封闭的防护服,嘴里呼出的热气在护目镜上凝结成小水滴,常常视线模糊。一天下来,范文成防护服里面的衣服会全部打湿,肩膀被喷雾器的背带勒出痕迹,但他从没有抱怨过一句。
追踪和消毒工作一直持续进行着,直到当天下午2点,范文成才脱下防护服,开始吃午饭。端着早已冰冷的盒饭,找了一处空地席地而坐,他匆匆吃完,赶紧开始继续工作。
不知不觉已是晚上7点,华灯初上,本就空荡荡的街上显得更加寂静。县疾控中心的办公室仍然人来人往,工作交接有序。
此刻信息组工作人员李莉坚守在电脑面前,连日的加班工作已经让她很疲倦,但她依然不能松懈。作为联络员的她,一旦有疫情,将立即通知所有待命的小组,保证信息上传下达。深夜里,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和电话里急迫的声音都是她对病毒的有力阻击。
“郑灵媚还在蜜月期,却经常因为加班只能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两三个小时就起来继续工作;李莉的眼镜在1月17日就坏了,到现在都还没有来得及去修,大年三十她的生日,家人买好了蛋糕她却来不及回家吃……”说起同事们的艰辛,县疾控中心主任张建雄声音哽咽了,但他也坚定地告诉记者,“这就是‘疾控人’,疫情来了,我们就会立刻出击!”
新闻推荐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总分行对于近期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抗击疫情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眉山巿中心支行...
洪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洪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