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一名农电员工的角色担当黄峥 杨晓波 万晓红 文/图

眉山日报 2019-04-18 08:13 大字

工作中的刘刚。“父子”情深。

13年前,他成为一名未婚“父亲”,用爱养大了两个孩子;无电地区建设期间,他积极投身藏区的电力建设;在工作中,他是同事眼里宽严相济的“刚哥”。

他是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农电战线上一名普通的供电所员工刘刚,现任象中供电所副所长。无论对待生活、家庭,还是事业,他的角色担当都令人赞叹不已。

铁血硬汉 大难面前主动担当

在2001年10月24日的《阿坝日报》上有这样一篇文章:为了人民的利益——记武警阿坝支队松潘县中队士官刘刚,文章中对刘刚入伍后2次荣立三等功、3次受到各级嘉奖、2次评为优秀士官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

刘刚的家乡在甘孜康定,1996年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1998年参与救火,转移2名伤员和群众物资,1999年参加阿坝州松潘抗洪抢险记三等功,2001年在追捕逃犯中表现突出,记三等功。

从小听着《康定情歌》长大的刘刚,对爱情执着而忠贞。当时的未婚妻杨梅(藏族名吉玛)是一位美丽善良的藏族姑娘,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眉山太和供电所工作。2001年,刘刚从部队退伍后,追随爱情来到眉山,在洪雅山区一个电站工作。周末,两人便在一起享受甜蜜时光。

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杨梅家突遭重大变故:杨梅的弟弟和弟媳在大年初六这天遭遇车祸双双身亡,沉浸在悲痛的一家人,不得不面对更残酷的现实:一个三岁和一个一岁的孩子怎么办?杨梅家有四兄妹,姐姐家在农村,家里有两个孩子要抚养,经济比较困难;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父母年纪也大了无力抚养。

看着两个可怜的孩子,刘刚毅然决定:“把孩子交给我们吧!”全家人商量后,决定将三岁的甲亦天由刘刚两人带到眉山,一岁多的甲亦伟则由外公外婆先暂时照顾。

就这样,刘刚和杨梅将三岁的甲亦天带回眉山,承担起了“父母”的责任。

父爱如山 “顶梁柱”撑起一片天

回到眉山后,现实问题摆在了两人面前:谁带孩子?

杨梅当时工作繁忙,刘刚心疼她,便将孩子带到洪雅电站,向单位申请了单间宿舍,并为孩子联系了幼儿园。

小亦天突然一下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整天哭喊着要爸爸妈妈,这对没有做父亲经验的刘刚来说有些棘手。此外,一位未婚青年身边突然多了一个年幼的孩子,难免引起非议。但后来,身边的同事得知真实情况后,被刘刚的举动所感动,还给予了他很多帮助。时间一晃大半年过去了,刘刚对小亦天疼爱有加,小亦天也越来越依赖刘刚,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父亲。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2006年底,刘刚与杨梅结束8年的恋爱长跑,两人牵着小亦天,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年初,刘刚调到眉山城郊的崇礼供电所工作,小亦天也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婚后大半年,刘刚与杨梅有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刘刚没有因为有了亲生女儿而忽略甲亦天,相反对他更加疼爱。甲亦天也因为家里有了可爱的小妹妹而高兴,家里时常传出欢乐的笑声。

2011年,抚养甲亦伟的外公因病去世,外婆年事已高,对于照顾已8岁的甲亦伟力不从心。刘刚与妻子商量,将甲亦伟从康定接到眉山和自己一起生活。为了不让孩子与自己有心理距离,也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刘刚和岳父母商量,让两个孩子改了“姑姑”“姑父”的称呼,改口称“爸爸”“妈妈”。从此刘刚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自己的娃,再苦也要带大。没有过不去的坎,怕什么!”为了不让孩子们吃苦,刘刚夫妻省吃俭用,在眉山城区按揭购置了一套商品房,让孩子们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个孩子先后走进学校。家里两个人上班,但工资收入不高,压力可想而知。按照实际情况,甲亦天和甲亦伟是孤儿,如果把情况向学校说明,在教育费用上学校肯定会酌情予以考虑,但刘刚怕兄弟俩班上的同学知道后,对他俩另眼相看,伤了孩子的自尊,便没有申请任何的帮助。

在工作之余,刘刚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关心儿子,与儿子谈心,教育儿子学会做人做事,为儿子辅导功课。

如今,甲亦天已是一名高二学生,弟弟甲亦伟读初二,妹妹刘亦菲上小学五年级,刘刚与杨梅于2016年生的小儿子也两岁多了。

在刘刚的家里,一切都简简单单,却整整洁洁。两位阳光少年已和“父亲”一样的个子,大儿子甲亦天用四个字评价和感谢这位父亲的付出:父爱如山。

爱洒高原 行走“天路”带去光明

刘刚是地地道道的高原汉子,从小目睹了家乡人在昏暗的酥油灯下生活劳作的艰苦场景。2014年,藏区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拉开序幕,刘刚主动请缨,在高原一待就是两年。

两年的时间,刘刚辗转甘孜州巴塘和道孚,记不清走过多少公里路,爬过多少根电杆,拉过多少米的电线。让家乡从此拥有光明,是他这个高原之子的责任担当。

2014年冬季的一天,为了给居住在山上的五户人家安装电线,早上七点,刘刚带着两位同事出发,开车两个小时后到达雪山脚下。山上积雪很厚,车辆无法前行,只能步行。于是刘刚和同事背上工具,开始爬雪山。山上积雪没过膝盖,分不清路在哪里,他们就用树枝探找山路,200米的直线距离足足走了三个小时。上山后,他们来不及休息,立即为村民安装电线。三个小时后,五户人家内线全部安装完毕。看到明亮的灯光,村民们激动地拉着他们的手说“扎西德勒!谢谢!”

援藏期间,白天工作繁忙,而晚上空闲下来,刘刚总会想起眉山温暖的家。然而因援藏工作人手少,且工作繁忙,刘刚只能每半年才能回家一次,待一天就得匆匆赶回。虽然心里感到十分愧疚,但他知道,这个时候藏区更需要他,扛起藏区的光明是他的责任。

黑脸“刚哥” 宽严相济护航电网

十几年的户外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以及高原的紫外线,让刘刚的肤色比身边同事显得更黝黑,而有着军人作风的刘刚工作起来更是全身心投入。十多年来,从供电所一名普通的配网工、东坡分公司工程队的安全专责、思蒙供电所配网专责到现在任象中供电所副所长,无论在哪里工作,他始终脚踏实地,对工作认真负责、遇事从不推诿、精益求精。

在同事心里,他是既亲切又敬畏的“刚哥”。

在思蒙供电所工作期间,面对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所长找到刘刚等一班人谋划,决定高起点打造一个“样板工程”,通过工程全面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并以此作为以后施工的范例和“样本”,这在思蒙供电所绝对是个先例。“样板工程”选址在思蒙镇中心村莲花2组。刘刚带领同事,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按照书上标准一个一个对照。那段时间里,刘刚和同事们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和周末拼打在一线,每一丝细微的环节都不放过。

要纠正长期以来的一些操作陋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作业施工现场,只要一发现有不规范不标准的行为,刘刚便立即严厉要求返工,私下他又与同事交流沟通,让他们了解配网安全规范作业的重要性,以及违规的危害性,同时把自己多年积累和借鉴的工作经验、做法悉数向大伙传授,让大家很快得以提高。经过几个月的打拼,由他主力打造的该台区获得眉山市2018年“助力扶贫攻坚、电亮最美乡村”劳动竞赛“标准化示范台区”。

“一个人只要有了责任与担当,再苦、再累,你都会感觉到踏实与幸福。”刘刚说。  

新闻推荐

森林“守护神” 筑牢“安全网”

山路崎岖,杂草丛生,护林员每天要走上十公里左右的山路。□本报记者陈燕利文/图每天步行巡逻10公里山路,一个月200公里,一年步...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