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市场如何健康发展?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3-23 06:07 大字

□本报记者 吴平

近年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进入高投入、高标准、广覆盖的快速发展期,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强调因地制宜、因需制宜,但必须无死角、质量高。然而,建设容易运行难。

3月15日,洪雅县宋安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海介绍,村民每人平均一个月用水4-5吨,水费2元/吨,一个村收不了多少水费。而当地的总岗山水厂却是24小时值班的标准化运作,加上厂长,共有9名员工,目前水厂全无盈利。有着半公益性的农村供水市场,在当地如何做到收支平衡健康发展?

好水入户

村民实现智能缴费

2002年,宋安村实施了 “红层找水”,村民打井、国家补贴。通过项目资金,全村打了400口水井。但是洪雅县是芒硝产区,地下水含硝盐较重,水喝起来有咸味,水壶的水垢也很厚。有个别在外打工挣到钱、注重生活品质的村民,开始买桶装水喝。

2015年,中央资金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供水人口8万余人的总岗山水厂,水管支线延伸到宋安村,每户村民缴费1200元即可入户,并安装IC卡预付费水表。

“全村629户,98%的都已经安装,有些在外打工的村民还专门打电话叮嘱先帮他们垫上费用,回来再偿还。”李元海说,“从吃上水到吃到好水,这一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不仅如此,手机上就能实现智能缴费,不过还是有老人用不来,如果接下来在村里安装一台自助缴费机,就更方便了。”

3月15日,在总岗山水厂值班的员工李庚琼介绍,他们每人每年要体检,有健康证才能在此工作,今年的健康证是3月份刚体检后更新的。为了保证水质,总公司的水质检测中心会每周来采水化验,进行自查;值班人员每隔2小时记一下水量、浊度、盐酸(泵速)等十项左右的参数。

在规范的管理下,水厂运行平稳有效,但另一方面收不抵支问题突出。

成本高企公司面临生存挑战

省水利厅提出,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要有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

为此,洪雅县成立了善上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由洪雅宏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出资4000万元,该公司负责8个农村集中供水厂(站),服务2万多户、8万多人,水费从1.2元/吨-2元/吨不等。

公司经理李庚祥介绍,8个农村集中供水厂(站)当中,只有位于柳江古镇的一个水厂实现了盈利。亏本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供水建设投入高、管线长,而农户用水量少。例如,总岗山水厂有300公里的管线,从洪雅到成都能打个来回,制水车间也需要有人值守,因此人员配备相对要多一些。

在水费收缴上,以宋安村为例,该村以茶叶、蚕桑为主导产业,2018年人均收入17800元,缴纳水费负担并不重,但还是有50%的村民习惯用以前的井水来洗衣、养殖,自来水仅用于煮饭烧水。

善上公司的困境在全省农村供水市场具有普遍性。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还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运行,但污水处理费还没有向村民征收,全靠政府购买服务,另有一个水质检测中心,每年有几十万元的运营经费。这两项业务都各在起步中,未能弥补供水上的亏空。

李庚祥寄希望于按成本制定合理水价,这也符合省水利厅“坚定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水费机制”的要求,在此之前,可能还是需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以及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

目前,洪雅县正在统筹建设南北供水走廊,届时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将覆盖80%的居民,公司的用水户将达到6万户20多万人,其中将包括一些居住集中、维护方便的场镇。以后,公司就能以其盈余确保“造血”能力,实现持续运营,提供稳定、高质量的供水服务。

新闻推荐

川派古戏楼 移民文化大融合的神韵(四)

屈氏庄园戏台。曾家园戏楼。更多川派古戏楼扫码上封面新闻屈氏庄园戏台。在山清水秀的洪雅县柳江镇,民国历史上曾有“...

洪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洪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