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摘要) 2018年7月10日在眉山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眉山日报 2018-07-18 07:14 大字

眉山市人民政府

一、基本情况

2017年全市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21家,占全市工业企业的18%。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75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1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4.5%;实现利润10.3亿元、入库税金4.2亿元,食品加工产业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已基本形成了泡菜、粮油、畜产品、调味品、糖果糕点、饮料、茶叶等七大门类的食品加工体系,七大产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上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8%以上。泡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7亿元、粮油达到55亿元、畜产品达到47亿元、调味品达到15亿元、糖果糕点达到13亿元、饮料达到4亿元、茶叶达到5亿元。

(二)食品加工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各区县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初步布局形成了以东坡区为主的泡菜、调味品、糖果糕点加工业;以彭山区、洪雅县为主的粮油加工业;以仁寿县、东坡区、洪雅县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业;以丹棱县、洪雅县为主的茶叶加工业;以仁寿县、东坡区为主的饮料加工业。打造了3个较为成熟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中国泡菜城”、洪雅“生态养生食品园区”、仁寿文林工业园区。

(三)食品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全市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食品加工企业45户,占全市规上食品加工企业的60%。逐步形成了以蒙牛乳业等14企业为代表的年营收入5亿元以上的第一梯队,以幺麻子食品等31户企业为代表的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第二梯队,以虎将食品等45户企业为代表的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第三梯队。千禾味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邓仕食品、三品农业等5家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二、主要举措

(一)推动企业科技创新。2017年,全市食品加工业研发投入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18%。成功组建了省级泡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7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食品加工企业获得发明专利42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茂华食品建立全省食品加工行业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二)实施智能制造行动。引导食品加工企业提高智能制造水平,筛选3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7年食品加工企业建设智能制造项目7个,总投资20亿元。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13户重点食品加工产业全部纳入绿色制造培育范围,吉香居食品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在设计、供应链、制造、物流、服务等环节加强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千禾味业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三)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建设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追溯体系,乳制品、白酒、肉制品生产企业已全部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全市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7.2%。实施食品企业对标行动,泡菜国际标准《泡菜产品规范》已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味在眉山”区域品牌列入全省重点培育的10大农产品区域品牌,“东坡泡菜”跻身2018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百强榜。食品加工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6件。

(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眉山市连续九年举办中国泡菜博览会,参展企业突破2000家,活动形式不断完善,签约金额每年突破,节会经济成效初显。组织食品加工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在新加坡、北京门头沟、第十五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第12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开展专场推介。数十家企业与国内大型电商、第三方物流合作拓宽销路,千禾、吉香居、李记、福仁缘、幺麻子等企业单个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第一。

(五)落实产业扶持政策。整合市级工业发展资金和省级工业发展切块资金倾斜性支持重点食品加工企业发展,设立1000万元“味在眉山”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味在眉山”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设立2000万元泡菜产业扶持资金,专项扶持泡菜产业发展。用好应急临时周转资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市工业投资公司、市农业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4个融资平台。积极保障食品加工项目合理用地需求,加大对龙头企业建设用地保障力度。支持食品加工企业享受直购电、富余电、留存电量政策。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平衡。近年来眉山市集中资源发展泡菜产业,目前该产业产值达1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占全市食品加工产业的32%,而调味品、糖果糕点产业产值不足20亿元,饮料、茶叶产业甚至低于10亿元水平。相对泡菜产业而言,其他产业发展潜力同样巨大,但资源集聚度较弱。

(二)产业融合程度低。眉山市农产品资源丰富,柑橘、枇杷、蜂蜜、竹笋等原料产量大、品质好,但仅有精深加工企业5户,农产品转化率低。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停留在生产加工环节,没有与旅游、餐饮、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龙头企业规模小。眉山市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食品加工企业只有14户,税后利润过1000万元的企业只有30户,年上缴税金过1000万元的企业只有7户,企业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较弱。

(四)精深加工能力弱。眉山市食品加工业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高品质产品供应较少,自主知名品牌不多,无法适应消费升级需求。食品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仅占1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仅占12%,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创新能力弱。

(五)对外开放程度低。眉山市食品加工市场拓展能力弱,出口企业仅有8家,自营出口额(海关数据)仅144万美元,且出口渠道比较单一,在国内国际市场知名度较低,消费群体较小。

(六)扶持体系不完善。市本级仅对泡菜产业和中国泡菜城有政策扶持,“味在东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未直接支持企业发展,食品产业发展缺乏专项扶持政策。食品加工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检测、金融服务平台有待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产业体系。继续推进东坡泡菜产业稳步发展,重点发展特色调味品产业、畜产品产业、休闲食品产业、健康饮料产业等四大潜力产业,完善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传统主食、中式菜肴、地方特色食品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快发展功能性食品、养生保健食品。推进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农副产品食用、药用功能型成分,开发实用性蛋白、生物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推进产业融合。依托茶叶、花卉、林果、养殖等原料基地,因地制宜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结合村落、古镇人文资源,推进食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区由单一种养殖功能向种养结合、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农业观光体验等多功能融合发展转变。支持食品企业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建设仓储、预冷库、冷链物流,帮助农村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三)提升企业规模。依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等资源平台,招引技术领先、品牌优良的国际性食品加工企业,推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支持大型企业做优做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建立原料加工基地,培育10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引导中小型企业做优做精,鼓励小型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形成大型骨干企业支撑力强、中小型企业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格局。

(四)扩大开放合作。办好泡博会、竹博会,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及经贸活动。鼓励农产品企业到自贸试验区或境外注册,设立办事机构、技术中心、海外仓、展销中心。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出口目的国家法律及标准研究,为扩大加工品出口创造条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助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运输通道,实现国外原料和国内优质产品双向流通。

(五)强化创新驱动。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建设数字化车间,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产业链各领域应用。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广“文化+味道”制造。

(六)打造质量品牌。推动食品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支持泡菜行业制定团体标准,并将团体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引导食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品牌企业,打造名牌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市场认证,加入国际商标联盟。打造“味在眉山”区域品牌,开展品牌顶层战略规划,提升品牌认知度。

(七)提高保障能力。建立食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食品工业发展壮大。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对接服务平台、产业研发服务平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企业招商服务平台、网络营销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6大产业服务平台。营造产城融合发展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专业化人才队伍保障、品牌价值管理保障。

新闻推荐

洪雅“五月台会”热闹上演

热闹的巡演。《凤仪亭》。本报讯(伍迪记者陈燕利文/图)城隍庙、九里三,“酬神赛会”众人赞。7月10日,农历五月二十七,随着锣手...

洪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洪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