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治出美丽风景 青衣江颜值气质双提升 本报记者 李勇军 陈燕利 文/图
如今,清澈的河流、迷人的水景赋予洪雅更多的灵动和活力。
【核心提示】
青衣江及其330条大小支流、山溪覆盖了洪雅县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为这片沃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洪雅这个千年古县注入了长盛不衰的生命活力,她也成为洪雅人心中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这位“母亲”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洪州儿女,也在洪雅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了不容置疑的地位。
去年,随着全面落实河长制行动在洪雅的全面展开,关于如何更好守护这条母亲河的行动也随之全面展开。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环环相扣、共同发力,并由市委书记慕新海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万忠担任青衣江市级河长,期间他们不定期开展对青衣江的巡河督导、检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督查机制。一年多来,青衣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始终保持Ⅱ类水质。
治河常态化推进
母亲河重放异彩
初夏时节,阳光灿烂。
6月19日傍晚,洪雅县城青衣江畔,只见翡翠色的河流缓缓穿城而过,夏日的夕阳,斜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数十只白鹭在岛上嬉戏、飞鸣;河岸小道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悠闲的散步。一位摄影爱好者不时举起手中的相机拍摄,感慨地说,“现在的青衣江,不仅美丽,而且宁静、和谐,颜值气质都提升了。”
如果说山是城市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城市的灵魂,青衣江及其支流孕育和发展着该江流域内的璀璨文明。然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内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入青衣江,导致河流水质受到一定影响。
从生态立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洪雅县很早便开始对青衣江水污染进行治理,以确保母亲河能够生生不息、永续利用。2017年以来,市县两级以推行河长制为突破口,不断加大青衣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力争使青衣江重新焕发迷人的风姿。
“2017年3月16日《洪雅县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自此洪雅河长制各项工作全面铺开。”洪雅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期间,严格实施每日一巡河、河长日志、问题交办销号、履职承诺等机制,河长们巡河、治河常态化推进。
王国兴是东岳镇团结村党委书记,自去年青衣江建立河长制以后,他新增了一个职务——村级河长,负责青衣江在本村段的防护工作。“每天至少要巡查一次,看看河边可有倒垃圾的、河中可有打鱼的。一发现情况,就要组织村里的防护队员及时处置。”王国兴告诉记者,几年前,村民只图方便,垃圾随手扔到河边竹园里,一下雨,就冲到河里了,河面上经常看到塑料袋一类的漂浮物。现在,大家环保意识都强了,河水比以前干净多了。
全面落实河长制
全力保护母亲河
河岸花团锦簇、垂柳青青……如今,清澈的河流、迷人的水景赋予洪雅更多的灵动和活力,为城市平添了几许水光潋滟的神韵。
“河长制的实施,让青衣江颜值气质双提升,群众纷纷为良好的生态环境点赞。”洪雅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河长制实施以来,洪雅扎实开展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污水处理厂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种养循环利用、清河行动、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使得青衣江水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划定红线,严格资源管护。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青衣江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加大投入,实施护岸美化。投入4900余万元,建设青衣江马河山和花溪河圣母庙生态堤防工程,新增水系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新建生态堤防6公里,采取草坪护坡代替混凝土河堤。全域推进,完善治污设施。采取PPP形式,引进中国水环境集团,启动一期投资6.67亿元的水生态文明环境建设项目。
种养循环,治理农业污染。青衣江洪雅段全部实现奶牛小区化养殖,16个奶牛小区全部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积极探索种养循环,自主研发牛粪干湿分离技术,并实行禁养区内养殖场全部关闭、限养区和宜养区内养殖场达标排放。技改升级,整治工业污染。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通过引导企业技术改造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涉水、涉气等环保设施。广泛动员,开展全域清河。动员乡镇、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大力开展青衣江流域“清河行动”。还水于河,强化生态修复。强力整治河道非法采砂和侵占河道行为,确保了河更清、水更净、环境更优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杜鑫)“你们那边有没有问题?都还安全吗?”近日,洪雅县连降暴雨,高庙镇中和村第一书记李斌焦急地给村组干部打电话询问灾...
洪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洪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