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振兴乡村经济 他回到大山深处 朱小根 本报记者 余毅 文/图

眉山日报 2018-04-11 07:34 大字

张和军(右一)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团队进行雅连防病虫害调研。

在农村,不少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甚至进城购房安家……然而在洪雅县高庙镇黑山村,却有这么一个人,在外闯荡一番后,将多年打拼的积蓄全部用于返乡创业,并带领乡亲致富。他就是张和军,地地道道的黑山村村民,也是这大山里有族谱记载的第八代药农传承人。

4月8日,记者走进有着“雅连之乡”美誉的黑山村道地中药材雅连种植示范基地,记录这个为了振兴乡村经济,扎进大山深处的“创业明星”的故事。

救助他人获点赞

决心返乡发展药材种植

42岁的张和军曾经南下打工十余年,因对家乡的爱与眷恋,不管在哪工作,他总会带上家乡的特产“黑山老腊肉、黑山苦竹笋、黑山雅连”,与同事、朋友分享。

2001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当得知工友王明德出现严重的上吐下泻症状后,张和军立即从行李箱找出从家乡带来的雅连,用小刀刮成粉末,兑上温开水给腹泻的王明德冲服。约莫十分钟,王明德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上吐下泻逐渐得以控制。在场的工友们对张和军和雅连的神奇疗效,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这件事后,更坚定了张和军回乡发展种植雅连的决心。黑山村中药种植历史悠久,早在500多年前黑山村就有把野生雅连驯化为家种的记载,尤其在明末清初就有药农广为种植。据相关中医典籍记载,洪雅县境内有药草2000多种。然而雅连种植渐渐没落,如今只有小部分药农,且都是分散种植,规模小、品质不高。为传承和保护黑山村的中药材资源,做大做强和弘扬好黑山村的地域中医药文化,2005年,张和军回乡考察、实地调研、发展种植。

不畏质疑向前走

誓把雅连种植难题突破

最初,张和军种植雅连的举动并未得到乡邻的理解。村民万友成说:“雅连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被引进的新品种石柱黄连取代,山里就几乎见不到野生雅连的种苗了,现在要去拯救和恢复种植,谈何容易!更何况这些种植技术几乎已经断代遗失了,这不是瞎折腾嘛。”

张和军并未因这些质疑打消念头,和村民吴林忠一起进山寻找雅连种苗。他们克服大山里的恶劣气候和变化无常的喀斯特地貌,越战越勇。经过一个多月的跋山涉水,终于在大山深处寻找到了濒临灭绝的第一株野生雅连种苗。两个月下来,共采集到近70株野生雅连的种苗。这让张和军喜出望外,更加坚定了雅连种植的希望和信心。

2006年10月,张和军的第一块雅连种苗基地终于建成了,而这一“折腾”,便是十年。一些村民看到了带来的效益也紧跟其后种植,就这样,黑山村的雅连基地东一块、西一块的逐步建成。由于受山区林地的环境限制,雅连种植基地的成片发展非常困难,截至2017年年底,黑山村雅连种植面积200余亩,已建成10亩左右规模的雅连种植基地5个,5亩左右规模的雅连种植基地有7个,1亩左右规模的雅连种植基地分布在黑山村辖区面积的大山深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

雅连带动乡村旅游热

近年来,洪雅县借力返乡创业、脱贫攻坚等重要契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坚持中药材科学规划,明确最佳适生区域、种植模式、种植规模,积极建立基地乡镇和村组,提出了专注绿色发展的“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区”目标,这让张和军干劲十足。雅连大多以林下套种在高寒海拔区域,这里也是康养徒步游的绝佳境地。为此,张和军打造了立体生态观光园和康养小屋,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得到了广大游客和养生人群的青睐。

雅连给张和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他并未忘记乡邻,总是无私把经验分享给大家。村民遇到种植难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直接解决在地里头,并且还将自己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与村民进行资源共享和项目营运整合,帮助解决20多个村民就业。2016年,张和军返乡创业带领黑山村和周边乡邻发展中药材种植,使古老的民间种植技艺得以传承延续,还开创了乡村民俗旅游康养驿站项目,被评为年度返乡创业明星。

“我计划用3到5年时间,让黑山村的药农不断扩大雅连基地规模,争取种植面积达到200亩以上,实现年产值500万元,同时为黑山村和周边乡邻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谈起下一步打算,张和军说,希望让黑山村的生态资源在保护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力争全村一起走上致富道路。

新闻推荐

洪雅县:强化“四个再” 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本报讯(陈万琴)3月30日,洪雅县召开了2018年食安委第一次联席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文件精神,总结2017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及近期工作。会议强调,一...

洪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洪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