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耗时3年半献礼60岁 手抄书法版《三国演义》 本报记者 陈燕利 文/图

眉山日报 2018-01-29 08:11 大字

母晴晖抄写的装订成册的《三国演义》。

母晴晖正在练习书法。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洪雅县的母晴晖利用业余时间,历时3年半,写坏了30多支毛笔,终于于近日抄写完总字数达66万字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并线装成24册,让自己60岁的生活更多精彩。

1月25日,记者前往母晴晖家中采访。他拿出手抄版《三国演义》,精美的书法字体和名著内容相得益彰,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痴迷三国 一笔一划显真情

“小学毕业的那个假期,我读了一本母亲借回来的《三国演义》,虽然识字不多,但我还是被它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从此这本书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谈及为什么要手抄《三国演义》时,母晴晖回忆道,随着时光的流转,他愈发喜欢上了这部充满侠肝义胆、社稷情怀,流芳百世的历史巨著。

“我很羡慕一些人,从小的爱好一辈子都会坚持,于是,我就决心用毛笔把我从小就喜欢的《三国演义》抄写一遍,因为写字可以静心,还能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的母晴晖说。

2014年,母晴晖开始用毛笔小楷,在A4打印纸上抄写《三国演义》,但抄写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用打印纸书写不浸润,失去了毛笔字的韵味,保存意义不大。尽管已经抄写了10回,他还是花费600多元从网上购回特制的宣纸,又从头开始抄写。

母晴晖说,自己从小没有专门训练过毛笔书法,所以刚开始抄写的时候,不但感觉吃力,而且字体也不好看。当他坚持抄写了20多回的时候,就觉得越来越顺手,字体也越来越流畅。

万事开头难,坚持下去更难。“有一段时间,我因为生病和其他杂事影响,放弃了抄写。”母晴晖说,想到自己定下的目标不能轻言放弃,8个月后,他又重新拿起了毛笔。

从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历时3年半,用坏了30多支毛笔,母晴晖终于用毛笔小楷,一笔一划抄完了《三国演义》120回。

抄写完后,为了保持《三国演义》的古风,母晴晖又买回专门装订的针线和蓝色封面纸张,按照每5回装订一卷,将完整的《三国演义》装订成24卷线装书。

手抄巨著 获得意外的收获

母晴晖说,抄书和看书是两码事,“看书的时候,不但可以一目十行地浏览,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章节,还可以翻过去不看;抄写一本书,不但每个字都要仔细看清楚,而且每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错。”

手抄用的是繁体字,而他抄写的蓝本——岳麓书社出版的大字本《三国演义》是简体字版本。“每每遇见我不会写的繁体字,就马上翻字典查阅,所以,通过抄写《三国演义》,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而且还学习到了诸如繁体字、字意、解释等很多文字和历史知识,乐在其中。”

在抄写过程中,母晴晖发现这本岳麓书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有多处印刷错误。比如982页第七行的“郃”字,应该为“郤”;996页第十三行“霍弋”和同页的“霍戈”,本是同一个人的名字,却互相矛盾。“我打算给出版社发一封邮件,提出我的疑问,如果确实有错误,希望他们再版《三国演义》的时候,更正过来。千古名著是不应该允许有印刷错误的。”母晴晖说。

“抄书不为功利,只为静心体验古人书写的艰辛,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修身养性,身心双安。”母晴晖表示,接下来,他还要继续努力,把《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另外三大名著全部手抄一遍。

新闻推荐

文化惠民下基层 宣传十九大精神暖民心

本报讯(袁桂林记者陈燕利)1月23日,2018年“洪州大舞台,情暖百姓心”文化惠民演出来到洪雅县槽渔滩镇玉岚村,为当地群众带去了一场文化盛宴。文化惠民演出在该县文化馆精心编排的舞蹈《不忘初心》中拉...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