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深情化春雨 ——省专家服务团高级专家眉山行活动综述
四川省高级专家眉山行活动成员、四川农业大学汪志辉教授在丹棱镇为果农讲解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
杨庆平 本报记者 李成 文/图
“节前彭博士来给我们指导如何开发雅荷系列节庆旅游产品、如何进行品牌形象包装宣传,简直是一用就灵!中秋国庆双节8天,我们共接待游客1021人,总收入突破18万元大关,比去年国庆黄金周分别增长了5.6%、16.3%。”10月13日,盘点刚刚结束的长假旅游收益,洪雅县雅女荷园营销总监张敏兴奋地告诉记者。张敏总监所说的“彭博士”,指的是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彭华博士,“四川省专家服务团高级专家眉山行”活动成员,他专门负责洪雅旅游发展管理与乡村旅游指导项目。
9月下旬,来自华西医院、川农大、省农科院、农业部沼气科研所等14家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的31位知名专家齐聚眉山,分赴东坡、洪雅、丹棱、青神等区县开展为期一周的智力助援基层活动,现场问诊把脉、指导解决难题,深受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欢迎和点赞。
省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左文志日前称,“这次高级专家眉山行,是省级高级专家服务基层规模最大、项目最多、专家最多、区县最多、针对性强、各界满意度特别高的一次活动。”
服务百姓接地气 专家走基层走出民生情
9月19日,川农大汪志辉教授满怀重返故乡、报效乡亲的喜悦来到丹棱,放下背包就进果园,实地进行脆红李、柑橘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指导。直到活动最后一天晚上7时,仍被家乡群众围着问这问那。
“专家讲得很管用,都是我们农民急需解决的难题,而且我们不管问啥子他都对答如流,又好懂又好记。”丹棱镇一桂花村果农告诉记者。
深入病房车间,踏上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专家们轻车简从,不辞辛劳,不讲条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百倍珍惜贴近基层服务百姓的机会。
省妇幼保健院熊复医生深入丹棱县医院指导儿科业务提升,坐诊当天遇上一位先天性遗传疾病患儿,经过诊断需要对患儿做遗传代谢病筛查。但是,因病致贫的患儿家长面对1000多元的检查费作难了。熊医生当即倾情捐助,并嘱其尽快去检查找准病因、及早治疗,还留下联系方式承诺日后跟踪指导康疗。来自华西医院的尹维佳医生带病坚持工作。来自省第二中医院的强茗医生,工作中突遇医院停电,点上蜡烛也要完成诊治。
面对病痛困扰的农村患者,专家组成员唐敏、张显平、李和、黄娜、贾维坤、蒲杰、李明秀、贾玉俭、郭夕珍、邓晓杨等医生,总是耐心问诊,悉心诊治……
洪雅中医医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家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手把手的业务提升,更有面对面的医德示范,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啊!”
据市人社局统计,这次活动,为基层解决技术难题和突出问题446个,门诊治疗753人次,指导重大手术60例。活动期间,人社部门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直播专家们现场指导、专题讲座、门诊看病、教学查房、决策咨询等活动实况,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参与、跟学,分享信息2000多条。
“药到病除”很给力
专家走基层走出高水平
这次活动一改常见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忙走盲走”“摆摊咨询”,变“专家能服务什么”为“基层需要专家解决什么”,这一转变为活动有序开展、取得预期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瓦屋山景区创建4A级景区亟待整体策划水平提升。接下这一专题的省林科院陈俊华研究员、川农大孙大江副教授,连续数日翻山越岭,全面踏勘核心景区、低山区、中山区、高山区、游线栈道旅游景点建设,实地指导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矢量图编制,并就景区旅游园林规划、文化说服力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让相关部门和运营机构思维豁然开朗,规划站位层次大大提升。
华西医院马振兴博士精心指导青神县神经内科诊疗能力提升工作,现场坐诊示范教学,门前总是排满了提前预约的病人,他每天坚持看完最后一位病人才进午餐。十几位被查准病情、定下治疗方案的“老病号”,临别时热泪盈眶,纷纷称赞马振兴是“药到病除”的“现世华佗”。
31名专家以受援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紧要问题为导向,凭借各自专业优势定点下沉,为基层解决医卫、农业、畜牧、环保、旅游、企管等六大领域30个专业难题。
柑橘是眉山农业主产,长期面临品种更新、栽培方式变革、品质和商品率改善、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难题。来自省农科院、省农大的刘旭、关斌、李庆三位专家,用两天时间对眉山市土地、三苏、白果等7个乡镇15个村9个专业合作社和几十个水果专业户,进行走访调研、实地指导,然后集中一天时间开展理论培训和现场集中授课,有针对性地传授高效栽培、植物检疫、绿色防控、肥药减量化施用等技术措施。短短几天,举办技术交流21场次,现场技术示范指导725人次,集中培训农技人员、柑橘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骨干人员400余人。
川师大的王冲、李嘉教授与当地共商旅游发展大计,指导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农业部沼气科研所、省畜牧科研所、省环保科研院、省农大的王智勇、俄木曲者、于吉锋、徐威、徐志文等专家,对畜禽养殖、粪污利用、企业环保等问题给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基层受援单位一系列管理难题和技术难题,在这次活动中得以解决,或者说找到解决的路径和方法。专家在眉期间,共举办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示范教学128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群众8376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566条,手把手地带出了一批“田秀才”“土专家”。
高位推动很精准
专家走基层走出新常态
专家走眉山,走出了专家们的精气神,也走出了眉山人才工作的新常态。
市人社局负责人称,为助力***、支持创新创业,省人社厅于2013年设立了四川省级专家智力服务基层项目,但项目设立的初衷和重点是帮扶全省贫困县成片集中的“四大片区”,眉山实际上不具备项目申报优势。
市委、市政府十分看重这一政府公益项目带来的“人才红利”,高位推动项目争取工作。眉山市基层面临不少管理类、技术性难题,迫切需要专业高手前来指点,但是需求太多、专家稀缺,真正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当前还处于“引进难、留不住、用不好”的状态。
不惧复杂艰辛,不辞上下往返,市人社局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创新争取,从去年底就展开项目申报工作。这当中,三个创新举措很让省人社厅领导感动和赞赏,更为这次活动成功并产生深远影响提供了保证。
——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从人才工作大局着眼,跳出传统人事体制框框,提出“高端人才柔性引进”的新机制,以解决应用性紧要技术难题为导向,短期定向“借用”高级专家,从而破解了高端人才“难引进、难留住”困局。
——“点餐式”专家走基层模式。基层按自身需求“点菜”,专家按菜单精准“烹调”,实现项目单位、专家、基层干部群众三者之间的精准对接,人社部门深入基层做了大量前期摸底调查、帮扶需求征集工作。当调查获取的68个需求项目上报省人社厅时,领导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眉山对高端人才的渴望、工作的精细与创新的激情。几经筛选,最后确定六大领域30个专题项目。省人社厅根据这份清单,精心挑选各领域专家,反复进行“一题一人”配对定点,敲定活动实施方案。而专家正是根据各自分配的“菜单”,进行工作日程调整、行前准备和下乡服务的。
——搭建专家服务基层的长效活动平台。专家下基层活动的开展,实现了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1名专家临别时向服务对象承诺,今后有什么需要直接打电话、发微信、聊QQ,确保第一时间回复,不少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被专家“拉”进了自己的“朋友圈”。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常军、鲁利群、孙大江、彭华、蔡国才等5位专家,被本次受援项目单位聘为客座教授;洪雅县国庆长假后上班即与彭华博士所在的四川旅游学院洽谈校县合作事宜;数所医院与有关专家所在省级医院开通了危重病人转诊“绿色通道”;省农科院两位专家已表示将“柑橘肥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项目”及其项目团队落户东坡区金色果地水果专业合作社……
“柔性引进”“点餐式”“活动平台”,或将成为眉山人才工作服务眉山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一种新常态。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姝)9月29日,洪雅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织领导班子、局机关全体党员、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书记观看学习了专题节目《榜样》。《榜样》用平凡故事讲述深刻道理,用先进典型模范事...
洪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洪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