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降本增效 莲花村探索生猪养殖模式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9-27 03:23 大字

□本报记者 左杉

“一个圈舍最多养殖4头小香猪,锯末面要每3天翻一次,要注意保持圈舍良好通风,每头猪要保障有固定活动范围。”9月9日,洪雅县止戈镇莲花村村主任王林正在现场讲解小香猪养殖技术,54名来自各村的养殖大户纷纷前来取经。

莲花村是养殖大村,全村有大大小小养猪场120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以前,由于村上大规模养猪,给莲花村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负担。

“环境保护是大趋势,传统的养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要改变现有模式,趟出一条既能让村民持续增收,又能保护环境的路子出来。”王林说道。

2016年冬天,莲花村开始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养殖模式。王林带领村民,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请教养殖专家等方法,结合当地天气条件、地理位置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逐渐摸索出一套利用生物发酵的环保养殖模式。其主要做法就是在圈舍里铺上一层1.2米厚的锯末,配合干撒式发酵菌,做成猪仔的“环保床”。猪在这样的“床”上吃喝拉撒。当猪排泄出粪便时,猪粪经过发酵菌的作用,使粪便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从而达到少污染、少排放的环保效果。

“将猪舍演变为不断循环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猪圈。我们要做的是定期翻转铺在猪圈里的 ‘发酵床\’,最终达到无臭、无蝇虫、少排放。”王林介绍。

“一开始我还不相信养猪可以做到,不产生一点异味。”莲花村养猪大户代建平说道,“直到走进猪场,我才真正信服,原来猪还可以这样来养。”

该生物发酵技术使养殖猪舍环境好,减少了病原传播,有效提升了猪肉品质,提高了养殖产出效益。首先,因不用每天清理猪舍粪便,省工30%—50%;其次,因猪舍不用水清洗,节水90%。另外,因微生物将垫料及粪便转化为猪可食的菌体蛋白,既可成为猪饲料,又改善了猪的肠胃消化系统,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猪的生长速度加快,省料10%。

经过近一年的试验,由于生物发酵养殖技术经济、社会效益高。2017年,初身为莲花村村主任的王林向村“两委”提议,在村上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养殖小香猪,在全村推广该技术,希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提议很快得到村党支部、止戈镇党委认同。莲花村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定:村集体经济出资8万元,联系县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扶助11万元,党员***资金1万元,共计投入村集体资金20万元,建立生态环保养猪场,壮大莲花村集体资金。猪场建立起来后,由村“两委”与王林签订协议,将猪场租给王林管理经营,年底猪出栏后,将利润的5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40%作为王林经营收入,10%作为合作社日常运转经费。

“目前,莲花村小香猪专业养殖合作社已吸收社员372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预计年底可实现村集体收入6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王林说道。

下一步,止戈镇将通过财政补助、技术培训等措施,在全镇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力争两年内将这种养殖模式在全镇生猪养殖中推广开来。

新闻推荐

四川农业强力推进五大环保工程

日前,洪雅县现代牧业示范片中保循环园区里,菜农王贵强将软管接到地头消防栓样的接口上,拧开阀门,沼液便洒向自家的莴笋育秧田。依靠这套“田间自来肥”系统,他今年种了15亩生态早莴笋。王贵强的脚下,一...

洪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洪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