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柳江曾家园:一座因“壽”而寿的家族园林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9-22 04:31 大字

□ 杨庆珍/文王平玉/图

眉山市洪雅县柳江古镇在县城西南三十多公里的花溪河支流的柳江河畔,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代因镇上柳、姜两姓族人合资修建了一条石板长街更名为柳姜场,后定名为柳江场。远处的峨眉、瓦屋二山依稀可辨,近处的侯家山、玉屏山拱卫左右,杨村河、花溪河二河拥镇而过,向北流向美丽富饶的锦绣花溪坝。

柳江烟雨为洪雅胜景之一。夜晚小雨淅沥,坐在柳江镇的望江客栈的二楼上,在朦胧的灯火中,听雨望江,诗情画意油然而生。这里有川西风情吊脚楼、中西合璧曾家园、访古寻幽水码头、亲水临河古栈道、百年民居汇老街,还有圣母山碑林、世界第一大睡观音、108棵千年古树等特色景观。

当地人重读书、知礼仪,清末民初形成的以“曾、张、杨、何”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士绅家族群,他们一度左右和影响着柳江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柳江民间有“曾家的房子、张家的丫头子、杨家的顶子、何家的谷子”的说法,意思是曾家的房子最气派、张家的小姐最漂亮、杨家的官做得大、何家的粮食最多。多年以后,士绅家族的故事和他们的官帽、美女、谷物都随历史烟尘渐渐堙没,唯有曾家的房子(曾家园)历经沧桑,至今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完整保留下来,让人们在游览柳江古镇时得以一窥士绅家族曾经的繁盛,在青砖灰瓦、静谧幽深的老院落里发思古之幽情。

传统与潮流:

一座中西合璧的家族园林

八月的一个上午,我走进了曾家园。阳光毫不吝啬地洒落下来,照耀着砖木结构的典雅院落,照耀着青幽幽的石板地面,也照耀着庭院里的戏台、花木、石缸……大门外的杨村河吹送来阵阵凉风,院子里的树叶随风招展,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旧院落显得既古朴幽静,又充满生机。

“曾家园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经过十年的精心施工,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竣工,是柳江名绅曾艺澄为纪念父亲曾益寿而设计修建的。”当地的小何告诉我们,当年曾家园建筑群占地11621平方米(约13.7亩),建筑面积5402平方米,呈“九院四戏台”格局。除了主院,还有花厅院、荷塘榭、珍果园、马厩院等,此外还分布有大鱼池、观景台、九曲桥、八字龙门、小姐楼、书房、石牌坊、牡丹园、荔枝园和休闲亭等配套建筑。文革期间部分建筑被毁,目前现存完整园林3270平方米,包括“四院三戏台”,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廊腰缦回,各抱地势,歌台暖响,幽静安详,既有典型的四川民居建筑风格,又巧妙地融合西洋建筑元素,充分展示了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建筑时尚。

作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曾家园的奇特之处是:从空中鸟瞰,这座庞大的园林呈繁写的“壽”字。我们猜测,之所以建园者如此用心布局,一来曾艺澄的父亲叫曾益寿,借此缅怀先辈,以报慈恩;二来“寿”正是五福之一(福禄寿喜财),如此设计寄予着建园者的良好期盼。据说,为了顺应“壽”字结构,曾家园当年的外围墙修建得如锯齿一样,一拐一弯,犬牙交错,形态怪异独特。与“壽”字布局相呼应的是,曾家园的前院(罜焘院)、中院(罳梼院)、内院(罾铸院)、左院( 畴院),所有院落命名里都藏着“寿”字,这不能不让人感叹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智慧和缜密的心思。如此体量庞大的园林,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一个偏僻山乡修建而成,其建筑难度可想而知。

修建曾家园的曾家后裔曾艺澄,曾留学法国主修建筑,他回国返乡后,发誓要为家族建造一座庄严典雅的庞大园林,经过反复思考斟酌,多次修改方案,还曾用稻草秸秆搭建起园林的建筑模型,反复推敲修订。民国十六年(1927年)曾家园正式开工,曾艺澄从成都、乐山、雅安等地聘请来能工巧匠,与当地工匠一起齐心合力,经过整整十年努力,曾家园终于落成。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一天,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曾家园里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曾家园竣工建成并举行典礼。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参观的人群川流不息,大家对园林的气派华美赞叹不已。那一刻,曾艺澄的父亲、已故的曾益寿老先生虽已不能入住和享受这豪华园林了,但九泉之下也定会捋须含笑。

曾家园确实算得上我国建筑典范之一。作为一个临河而建的南方园林,它不像北方园林那样左右对称、中规中矩,而是采用复合四合院民居建筑格局,木结构穿斗梁架,通廊式走马转角楼,楼台相望,廊檐相接,曲径通幽,联缀成有机整体,并且巧妙借景,让豪宅与远山近水秀美自然几近完美地组合,显得错落有致、优美灵动,充分展现出造园大师的才华和灵气。

最能体现中西合璧这一建筑时尚的是位于曾家园中院(罳梼院)与前院(罜焘院)之间的主楼(主要供主人使用),这是一座仿欧式二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看上去十分洋气,主楼底层平面呈“品”字格局,四方外廊相连,宽敞通畅。底层中部兼作通道,贯穿中院与后院,在中式建筑中被称为穿堂。有趣的是,小楼从外观上看颇具欧式建筑风情,大胆而巧妙地融合了部分西方建筑元素,采用了墙拱、砖柱、玻璃、镂空阳台花砖等,显得精美绝伦,但与之连接的两侧内院厢房则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纯木质穿斗结构,合拢形成一个独具风味的中西结合的四合院。

“穿斗式木构架是中国建筑的智慧之笔,穿枋与柱子的连接依靠榫卯节点,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就起到连接作用,榫卯连接之间会有一定间隙,因此便构成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具有很好的抗震功能。”同行的一位老师对中国传统建筑颇有研究,他告诉我们穿斗式木构架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了。

我在主楼前驻足欣赏拍照,不禁想起了位于大邑县安仁古镇的陈月生公馆。在那里,我同样看到了穹顶、花窗、彩色玻璃等西洋建筑元素与传统四川民居的融合。算起来,曾家园与安仁公馆是同一时期的建筑,它们共同的中西合璧的特性,正是那个时代的潮流与时尚的见证。这种泛西洋化的风格,给中国建筑、园林的发展、变化过程提供了实证资料。它们充分反映了近代川西民居建筑的演变。

三座戏台:

一个戏曲发烧友的任性

曾家园有三座大戏台,分别位于前院(罜焘院)、中院(罳梼院),内院(罾铸院)。一个宅子居然有三个戏台,对很多人而言简直是匪夷所思——试想,倘若三个戏台同时演戏,锣鼓参差交错,嘈杂一片,恐怕连耳朵也忙不过来了。由此我猜测,三个戏台同时演戏的可能性估计极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要修建三个戏台呢?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还是一个戏曲发烧友的创举?凝望着古旧的木质老戏台,我恍惚看到了戏台上水袖翻飞挥舞,听到了咿咿呀呀的唱腔,锣鼓铙钹铿锵热闹,那一个个粉墨登场的伶人里,是不是有个铁杆票友叫做曾艺澄?“行兵好似布棋阵,错下了一着棋悔之不已,想当初高卧隆中多清静,无忧无虑在南阳躬耕……”台上一亮嗓,台下掌声如雷,伴随唱词,川剧《空城计》的故事正在戏台上徐徐展开。

前院(罜焘院)里的戏台叫万年台,坐南朝北,戏台前有两个大石缸,几盆秋海棠正开得热闹,姹紫嫣红、繁花似锦,有一种梦幻般的美。戏台两旁的柱子上镌刻着这样的楹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登场可见、惊天动地悲欢离合转眼皆空”,颇耐人寻味。据说这个戏台主要供曾家园的长工、短工、护院和周边群众看戏娱乐。近一百年前,曾家园门口曾经是个热闹繁华的水码头,来往客商在装卸货物之余,想必会来到临河的阁楼上稍事休息,喝喝茶,摆摆龙门阵,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蹭一两场戏看看。

与前院相比,中院(罳梼院)显得宁静雅致,花木的种类数量更多,绿树掩映,芳草如茵。同样是一个坐南朝北的戏台,两边是藏书楼、武云楼,“宅第耸崇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阔江山常在掌中看”、“行云流水皆天机;古石紫楠见贞性”、“文章尔雅徒无俗;诗赋风流皆有神”……一副副诗词楹联折射出主人追求宁静的人生态度。听说这个戏台当年主要供曾家女眷及子女使用,想象他们在此读书、听戏、喝茶、赏花,日子过得倒是安静滋润,令人艳羡。

内院(罾铸院)是走马转角楼相通的楼阁式建筑,正对主楼的大戏台是三个戏台中规模最大的,一进院便抬眼可见,坐西朝东,偌大的戏台空空荡荡,大气,也有些冷清。据说当年主要供主人接待贵宾看戏使用。我注意到戏台两侧的两副楹联:“方丈地万里江山;顷刻间千秋事业”;“管中曲颂颂升平;台上弦歌歌盛世”,与戏台正对的主楼两边还有主人自撰的楹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尽赏眼前景色;笑谈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知门外尘寰”,细细比较读来,有一种胸怀天下、高雅宁静的豪情。

“前院、中院、内院三座戏台各置其处,各供其用,体现了封建家族内眷外宾、男女性别和上下尊卑的等级身份差异,也体现了世代书香门第很讲究礼仪礼节。”小何介绍道。她还特意带我们参观了天井两侧的太平缸,缸外有主人亲书的对联:“芝兰气味春当满,冰雪襟怀夏亦清”,旁边还有题记:“曾艺澄于民国二十六年”,字迹苍劲、典雅中正。

以曾、张、杨、何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柳江士绅家族,有不少饱读诗书之士,对戏曲文化应该是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曾家的代表人物曾璧光便是晚清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大臣之一,曾璧光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咸丰七年(1857年)奉诏教恭亲王奕欣(道光皇帝第六子)、醇郡王奕儇(道光皇帝第七子,光绪皇帝生父)读书,后出任贵州巡抚,官拜二品,民间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说和“帝师”之誉。

漫步在庭院里,耳边密密的蝉声织成了一张网,人走到哪里都听得到。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刹那间我恍惚走在大邑安仁古镇的老公馆里,人去楼空,独自面对着雕梁画栋的老建筑遗存,总疑心穿越到了民国。

一棵荔枝:

一段浪漫的爱情佳话

我始终相信人有灵,树亦有灵,只是它们发出的声音人类不能辨识。古镇从来多古树。柳江古镇背靠峨眉、瓦屋仙山,侯家山、玉屏山拱卫左右,杨村河、花溪河拥镇而过,向北流向富饶的锦绣花溪坝。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令扎根于古镇的许多黄葛、桢楠、桫椤、麻柳等古树长得郁郁葱葱,曾家园里当然也不例外。游览曾家园的那天,当我们穿过外院进入中院时,只见一道窄窄的砖石门前很多人围在那里拍照,原来门前长着两株榕树,盘根错节交缠互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难分彼此。同行的朋友笑说:“这就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根\’的真实写照!”

步入中院(罳梼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葱郁的荔枝树,满树绿叶中挂满红艳艳的荔枝,在风中轻轻摇晃,让庭院里弥漫着清新甜蜜的芬芳。乍一看,我还以为是大红枣呢,荔枝普遍生长在我国岭南一带,地处川西的曾家园内怎么会有荔枝呢?这得从曾艺澄的小妾红樱桃开始说起。红樱桃不爱吃樱桃却最爱吃荔枝,但是柳江距离岭南甚远,那时交通不发达,运送荔枝很不方便,特别是保鲜最成问题。

曾艺澄于是派人从广西柳州购回树种,在园中栽种,洪雅从此有了荔枝树。曾艺澄精心将荔枝树栽种成活,从此,每年盛夏荔枝挂果成熟之时,树下佳人笑,红樱桃和丫头们忙着摘果、尝鲜,喜笑颜开。曾艺澄后来还特意在荔枝树左侧建了一个精巧的赏花斋。关于红樱桃和曾艺澄的故事,据当地人讲,红樱桃是曾艺澄从鸦片贩子手上花费两百个大洋赎回来的。有一年秋收后,曾艺澄下乡收田租,在一个偏僻的乡间看到十几岁的女孩红樱桃被鸦片贩子辗转拐卖,女孩子泪眼婆娑、楚楚可怜,曾艺澄生出恻隐之心,英雄救美,把她赎买回家。红樱桃有了曾艺澄这棵大树后,跟着曾艺澄诗酒吟唱,和谐美满。但红颜薄命,红樱桃在二十四岁那年香消玉殒。

“当年院子里生长着两棵荔枝树,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有一棵,另一棵据说是在红樱桃去世那年枯死了。”据当地人讲,红樱桃去世后,曾艺澄哀伤悲恸、郁郁难解。不久寒冬来临,其中一棵荔枝树枯萎死掉了。有人说那棵树是曾艺澄的化身,带着思念到另一个世界去陪红樱桃了。不过,谁说得清呢,也许那棵荔枝树对应的人是红樱桃吧。

“完整的曾家园建筑群规模庞大,一直延伸到石桥那里,除了荔枝园还有牡丹园、休闲亭等。”小何带我们去参观位于前院(罜焘院)左侧的 畴院,她指着院里一株枝繁叶茂的黄葛兰树告诉我们,这棵树的树龄近两百年了,每到初夏,满树淡黄的黄葛兰吐露浓香,香气袭人,远在桥头上都能闻到。曾经的 畴院是曾艺澄哥哥曾薄儒的住所,是曾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有独立的四合院,还有观景楼、花园等,可惜大部分被毁了,只能留待后人去想象。

凭栏寄意:

最宜歇息美人靠

“美人靠”那长而窄的长木椅子有着平平的坐面、弯弯的靠背,因衬着楼外的波光绿树,变得婀娜多姿、不同寻常起来。在曾家园临河的阁楼上,我们坐下来,在漆色斑驳的美人靠上歇一歇。“美人靠”最宜柳江这样的水乡古镇,既可以观景又可以憩息,美观实用,它是我国南方建筑的一种文化标志。不过,现如今“美人靠”不只是美人才能靠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能靠的“每人靠”。今天就有不少游客坐在那里休息,喝茶谈天。

小何为我们讲解半日也多少有些疲乏,她情不自禁地坐下来,我趁机抓拍了一张真人版的“美人靠”。白T恤与黑色阔腿裤的简约搭配,清爽干练,且温婉恬淡,骨子里透出一种优雅气质。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何是柳江四大士绅家族之一的何家的重外孙媳妇呢。恍惚中,我似乎看见一位眉眼如画的曾家小姐就坐在我对面,轻摇团扇,身着一套清末民初的蓝色绸缎斜襟褂服,或者是一袭香云纱的长款立领旗袍,举手投足间有一种来自大家族的沉稳优雅。

依着光滑的弧形“美人靠”凭栏眺望,门外是哗哗流淌的杨村河。刚下过暴雨,河水显得有些浑黄,河岸树木丛生,浓浓的绿荫投射到河面上,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景。楼下曾家园的大门处,有六棵苍翠挺拔的桢楠树,高大端庄,颇有君子之风。在古树的荫翳之下,曾家园更显清幽静穆。小何说,这几棵树是曾艺澄的父亲曾益寿亲手栽种的,据林业专家考证有一百多年树龄了。有意思的是,这几棵树呈一、二、三的排列顺序,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我不知道当初树的栽种分布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亦无从追问当年主人种树时的真实想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个年代像曾家这样的士绅家族,对传统文化的情怀融于血脉之中,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细节。

紧邻桢楠树的古码头上,有游客在那里拍照。当年在陆路交通不发达时,码头是山区与外界连接的主要通道和经济命脉,经此码头沿河而下,可达洪雅县城、乐山、宜宾、重庆、上海等地,山区出产的竹木、药材、茶叶、土纸等特产在此汇集后由竹筏木船运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资料和当初修建曾家园等庄园的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从重庆、乐山经此运进来。古镇因此人财聚集、生意兴隆,成为当时川西南小有名气的大场镇。

回望艳阳下的曾家园,它静静地矗立在河边,沉默无言,散发着古朴的人文气息,就像生长在河岸的一株百年古榕,至今仍郁郁葱葱,银须飘髯,它的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故事,是一首古老的歌,穿过时光的隧道,让人去触摸那远去的记忆……在它背后,雨后的蓝天如水洗过的绸缎,蓝得令人心醉,大朵大朵的白云漂浮空中,宁静悠闲。我心里一动,这个建筑布局呈“壽”字的古老园林,它们历经沧桑得以幸存,在向我们默默传递中国孝道文化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暗示人们文字确实具有某种魔力,它正是因“壽”而寿呢?!

新闻推荐

洪雅:1600多个岗位 助关停企业人员再就业

本报讯(记者陈燕利)为帮助“散乱污”企业关闭后失业人员再就业,近日,洪雅县为期两天的环保整治关停企业员工就业岗位推荐会在瓦屋山镇举行。上午9点,推荐会现场每个位置上都围满了求职人员。来自瓦屋...

洪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洪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