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与环保兼顾 让花溪河成为会“呼吸”的河流
□袁桂林 本报记者 左杉
湛蓝的天空下,清清河水从苍翠群山奔流而来,在河道激起层层浪花,铺面在河堤两边卵石慢慢延伸,河堤两岸的绿化带已长出一片片茂盛草甸,呈现出团团浅绿……这是7月28日记者在洪雅县花溪河柳江圣母庙段看到的一幕。“半年前,这里的河床还是狭窄多淤、杂草丛生、垃圾藏匿,一到夏季洪水泛滥就淹没周边的农田。”柳江镇村民黄芝凤回忆道。依托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洪雅以河流疏浚和岸坡整治为重点,将花溪河打造成“会呼吸的河流”。
结合生态建设多功能性堤防
花溪河是青衣江的支流,也是洪雅县“一江四河”中重要河流之一。花溪河源出洪雅县南部边缘大众岗,沿峨眉山西麓而下,流经高庙镇、柳江镇、花溪镇、东岳镇,在止戈镇汇入青衣江,河流水量丰富,周围老百姓称它为母亲河。
花溪河圣母庙段河道比较曲折,水流比较湍急。遇到丰水的年份,常常发洪水,沿河两边的高庙镇、柳江镇等时常被淹没。去年11月,洪雅县圣母庙花溪河防洪治理工程启动。“虽然治理的起因是源于防洪工程,但工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生态环保的科技理念,落实好河长制,打造生态环保护河。”洪雅县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勋说道。
在河堤治理同时,洪雅县牢牢把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在保证堤防的防洪功能基础上,打造安全堤防,绿色堤防,生态堤防。工程建设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对项目的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打破了堤防护岸工程生态效益薄弱,功能单一的建设方式。
“呼吸河床”保留原河道形态
在花溪河柳江圣母庙段长3.03千米的河道里,零星的石头突兀在水面,显得“杂乱”的卵石躺在河堤底部,任由绿草在它们中间生长。
“你看,现在的河床比整治前宽了很多。”该河段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宋勇告诉记者,“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尽量保留河道内的湿地和大量的原生植被,把因多年冲刷形成的深坑进行了适当的回填,把水流湍急的滩头进行了削减,放缓了该段水流的速度。”
为什么不对河床和河堤护脚进行水泥硬化,以确保水流的顺畅和提升河堤的抗冲刷能力?
原来,花溪河圣母庙河道整治项目的建设摒弃了传统的硬质堤防,大胆转变堤防建设理念,在维持花溪河原有的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绿色与蓝色基调的基础上,以简约、经济的工程措施,使植物景观与堤防人工建筑相呼应,达到了生态效应和防洪功能统一、协调的效果。
“河床就象一个人一样,要有呼有吸,才有生命,才有灵性。我们就地取材,使用附近的鹅卵石铺就河堤两岸。表面上看是无序堆放,但在这些石头下面,我们用重型机械对护脚进行了反复碾压夯实,确保了护脚强度。相比传统的水泥堤坝,这样做既有效分解洪水对河堤的冲击力,又能更好地保护河流生物链和生态多样性。”宋勇笑着说。
因地制宜留足绿地空间
用卵石铺砌河床边沿、河岸及堤顶、保留原河道形态、留足生态绿地空间……洪雅在圣母庙段新建了“呼吸河床、生态护岸”4.13千米,清理河床3.03千米。目前,花溪河柳江圣母庙段整治工程即将竣工。据相关专家预计,竣工后的花溪河可防10年一遇的洪水。生态湿地、生态护岸、亲水平台……生态理念贯穿于圣母庙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始末,涵盖了堤防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使得河流真正的呼吸了起来。
“这河堤修起了,不怕涨洪水,也方便了出行与亲水活动,增加了群众与游人散步、休闲的地方。”时时关注工程进展情况的柳江镇两河村村民柳志祥说。
新闻推荐
为洪雅白衣天使点赞! 护士跪地40分钟救人累昏厥 同行医生救完病人又救护士
抢救现场。(图片由网友提供)本报讯(张胜开王小普)高温下,白衣天使跪在滚烫的公路上抢救患者40分钟,护士累得昏厥,同样跪地40分钟的医生刚刚抢救完患者,又开始抢救护士。过往的路人见状,纷纷伸出援手,有的为...
洪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洪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