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 让基层治理优起来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实习生 宋海滔
提升治理效能,是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眉山市各地立足实际,将党建引领摆在基层治理的突出位置,以服务群众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出一系列提高基层治理能效的新模式。
打破壁垒和堵点
群众办事更方便
去年10月9日,全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暨“数字农房”建设现场会在丹棱县召开。全省会议为何选择眉山?答案可以说明——作为全省“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的试点县,丹棱县从当年8月开始,借力信息化手段,整合多部门资源,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
“这套系统整合了多个部门的数据近20万条,通过数据的整合,我们打破了壁垒和堵点,形成了一张网、一条链。”该县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通过精细、精准管理,让农民办理宅基地及农房业务实现“手上办、马上办”,推进“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该县齐乐镇梅湾村村民何娇就切实感受到了这套系统的便利。日前,准备自建农房的何娇拿出手机登录“数字农房”平台,按照步骤输入相关身份信息,完成建房登记,很快她的建房需求就提交到“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经村镇县三级审核后,足不出户便办理完成相关手续。“以前我们想修房子比较麻烦,办理资料、手续需要跑好几天,现在有了这个平台,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所有的流程,太方便了。”何娇激动地说。
群众的获得感正是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具体体现。“通过‘数字农房’平台建设,解决了过去人工办理成本高、效率低、时效性差等诸多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梅湾村负责人表示,从长远来看,该平台也能够提供防火防灾、农产品全线管理等功能,助推“数字乡村、智慧乡村”建设,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
以“需求菜单”为导向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何娇办理农房修建申报的同时,彭山区观音街道观音铺社区巾帼情服务队的队员廖晓丽,也在对社区居民进行电动车上牌相关知识的宣传。她说:“巾帼情服务队主要以法制文艺表演、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为社区居民、企业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据介绍,观音铺社区地处彭山区北部,户籍人口7000余人,常住人口1.5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打造巾帼情服务队,是该社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措施之一。“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实施后,现在的社区整合了以前三个村。作为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社区管理面临人多、事杂、利益关系复杂等多种问题。”该社区负责人表示,为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社区党委以“需求菜单”为导向,从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中挑选了50名有一定威望、影响力的队员成立五个服务分队,有针对性地为居民开展问题处置、矛盾纠纷调解和志愿服务,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不管是“数字农房”落户丹棱,还是组建服务工作队,都是眉山市做实做深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缩影。自实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以来,眉山市全面提升党组织质量,实现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基层党组织全覆盖,504个村、273个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党总支),建立123个城市社区区域党委、1577个城市小区(片区)党支部;升级基层阵地,按照“开放、集约、共享”原则,建成投运6个集“党建+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于一体的2000平方米以上邻里中心,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实施老旧小区“水电气管网改造、墙面路面美化、绿化亮化提升、消防通道疏通、文体设施配套、提升物业服务”六大行动,2021年,7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率100%。
新闻推荐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佳虎年春节渐渐临近,对于地处金堂、中江交界带的金中灯笼产业园的工人们来说,1月正是一年...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