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试水”数字农房 聚焦乡村做好数字文章 “最强大脑”助力乡村全域振兴

眉山日报 2021-09-29 07:18 大字

□王琴 文/图

数字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建设数字丹棱的重要内容,更是做好丹棱县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举措和抓手。

对于数字乡村,丹棱一直在尝试探索。作为全省“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的试点县,丹棱县去年8月开始,借力信息化手段,整合多部门资源,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通过精细、精准管理,让农民办理宅基地及农房业务实现“手上办、马上办”,推进“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助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高质量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全力增强丹棱16.5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字乡村“一张图”

开启乡村数字大门“金钥匙”

“数字农房”落户丹棱,是该县谋篇布局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关键一环。丹棱依托“数字农房”平台,立足乡村格局和发展需要,把握乡村规划发展的重点环节,提高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精准性,赋能乡村发展,全力将丹棱建设成为一个“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精神”的“六有”新乡村样板县。

“数字农房”何为“数字”?在丹棱县委副书记赵强看来,“数字”就是在“互联网+”上做文章,将网络信息化与农村宅基地审批及农房建设监管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数据汇集共享能力,提升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大数据在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要想实现“数字农房”在丹棱的落地建设,化“繁”为“简”,打通“部门、信息、监管”三大壁垒是关键。在解决“部门壁垒”方面,该县纵向打通了村民小组、村集体、乡镇“三级壁垒”,实现业务“三级联动”。横向打通了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多个业务部门,实现“联审联办”。

在解决“信息壁垒”方面,该县打通了承包地、产权制度改革、房地一体、规划、农房设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建立数字乡村“一张图”;建立宅基地及农房数据库,实现“房-地-人”精确关联的电子档案。“只需要登录平台,输入查询关键字,便能轻松实现信息抓取。”该县住建局局长谌德友补充道,这也为乡村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在解决“监管壁垒”方面,该县还充分利用卫星图片、遥感等信息化手段实施动态监管,并建立人工巡查、部门联合监管、综合执法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占地建房行为。

“目前丹棱共有36个铁塔监控高清摄像头,可以进行全县范围核心区内24小时监管,预计今年底再追加20个高清摄像头点位,实现全县覆盖。”谌德友称,平台通过建立“天空地人”(天:卫星影像;空:无人机;地:通信铁塔摄像头;人:协管员、信息员、工匠) “四位一体”的立体监管体系,让乡村农房建设,既能“看得见”也能“管得住”。

智慧监管“一张网”

构建数字乡村“最强大脑”

搭建好了平台,“数字农房”建设也有了“规划图”,后续的维护、监管、服务也被搬上了日程。

丹棱县从“管、建、控、防”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在县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设立监管科室、组建乡镇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乡村规划师、增设村组协管员、信息员等措施,做到事有人“管”。而从技术层面来说,该平台还充分利用当前最前沿的互联网+、遥感、大数据、三维实景、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便捷化、可视化、智慧化”的监管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目前,智慧监控已在丹棱形成了全域覆盖,其中重点核心区多个居民聚居点还建立了三维实景模型。”据该项目负责人、丹棱县住建局副局长郭兴建介绍,除了重点核心区,该县还借助36个铁塔“全能卫士”功能来进行管控。借力“三维实景模型”来实施管控,这在丹棱发展历程中,从未有过,这为丹棱乡村发展输入了许多“新鲜”血液。而除了做好“管”这项工作外,该县还通过“建”立宅基地申请、审批;农房质量、风貌、设计、施工、验收;工匠培训、考核等全套政策体系作为管理依据。

(下转05版)

新闻推荐

专家深入田间地头 为脆红李管理“把脉”传经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刘敬宗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琴)“脆红李采摘后,一定要加强管理,才能确保来年丰收。”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