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丰收“组合拳” 提质增产看区县

眉山日报 2021-09-23 07:20 大字

8月23日,在青神县西龙镇的稻田里,来自省外的农机手正在操作收割机收割水稻。丹棱县的罗成泽(右)拿着成熟的浮稻高兴不已。 多措并举齐发力,力保粮食丰收。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眉山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落实种粮激励政策、推进土地高效利用、夯实科技装备支撑等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

为确保粮食丰产增收,眉山市各区县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4月,全市粮食安全情况报告显示,在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上,眉山市连续4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2016—2018年全省排位分别在第二、第一、第三位。2018年6月,眉山代表全省接受了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联合检查组实地检查,受到检查组高度肯定。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辛凯 熊莉 王允浩

赵会 郭侨 彭威楠 王琴 古良驹 文/图

眉山天府新区

培育“两大主体” 担稳“粮食担子”

9月以来,贵平镇天宫村的吴勇权忙个不停,皮肤黝黑的他头顶烈日,收完地里的玉米,又开着收割机去到田间收割水稻……

2013年,吴勇权在村里流转了10亩田种粮,推行机械化种植。尝到种粮甜头后,他不断扩大规模,如今已有120余亩。“通过机械化种粮,不仅减少了劳动投入,还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吴勇权坦言,实现粮食稳产增收,主要靠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

今年,眉山天府新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6.99万亩,其中水稻种植11.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4.14万吨。而整个“十四五”期间,眉山天府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中有进,新建设1万亩粮食产业园1个,规模化生产面积占比达到25%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

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丰产丰收,新区有什么“秘诀”?

“我们在现有补贴基础上,对30亩以上连片种植粮食作物的经营主体和大户进行补助;优先支持30亩以上粮食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申报财政支农项目,优先为其提供政策性融资增信担保,并对粮食生产加工贷款利息按基准利率50%进行贴息。”眉山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高广大群众种粮积极性,新区大力培育新型粮食经营、社会化服务“两大主体”,对新区新购置粮食生产、烘干、加工设备的业主,在农机购置补贴基础上,再额外补贴15%,同时成立农技专业指导团队,提供定期上门服务,提高业主粮食种植技术水平。

东坡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产业基础

“有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利用输水管道输水既方便又省时省力,粮食增产在望。”9月6日,在东坡区复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片区,当地水稻种植户谈及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好处时激动不已。

这里曾经道路泥泞,骑车不便,出门全靠步行,生产效率低。如今,出门就是高标准农田,平坦的田间道路畅通无阻,短短几分钟时间,村民就能到达田间。

东坡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李林超介绍,2020年东坡区复兴镇、永寿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片区已全面完成11000亩建设任务,包括土地平整、田间排灌渠系统整治、新建田间道路等。项目实施后,健全的“三网”配套工程和地力培肥工作,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片区内新增主要农产品223万公斤,其中粮食增产84.5万公斤,非粮食农作物增产138.5万公斤,粮食亩均增产49.2公斤,农作物净收益增加604.8万元,人均节本增收581.4元。

近年来,东坡区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统一规划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现代粮食产业发展基础,全力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共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7.87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68.9%,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且连片集中、宜机作业、高产稳产的高质量粮田。

为掌握全区耕地质量变化,东坡区共建设耕地质量固定监测点8个,布设耕地质量定位调查点86个,委托四川农业大学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2020年,在思蒙镇莲花村监测点基础上提升建设了“三区四情”耕地质量监测点。同时,东坡区还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耕地地力提升技术,推动全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田产出效益。

彭山区

多措并举齐发力 力保粮食丰收

“以前我们的房前屋后不向阳,快被荒废了,现在这里全都种上了粮食。”9月8日,彭山区观音街道五湖社区,水稻已经收割完毕,村民们正在收拾稻田,准备栽种泽泻和川芎。

这里曾经因为土壤肥力不高,种田收益低,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种田,土地几近荒芜。现在,这些土地流转后,种上了粮食和药材等作物,收益不错。

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彭山区实行多点发力服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自2020年起,该区先后出台了水稻扩面三年行动、特色产业标准园认定、创建省级稻药产业园区奖励扶持、农业产业扶持等政策,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强后盾。

“通过耕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扩大了粮食耕地面积。”彭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袁敬勇介绍,该区将征而未用地流转给种粮大户,仅此一项增加种粮面积600亩以上,增产粮食120万公斤以上。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进行旱地种粮,增加种植面积500亩以上,尽全力做到“应种尽种、种满种尽”。

科技种粮也是彭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抓手。该区不断引进粮食新品种,推广高产优质稻,试验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以及小苗移栽等方式,不断提高粮食产量。

为确保粮食增产,新的种养模式层出不穷,如在池塘浮板上种植水稻,一水两用,稻鱼共生,水下养鱼,浮板种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

目前,彭山区全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8.75万亩,产量9.5万吨,其中,水稻14.3万亩。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该区还将加大粮食的种植力度,积极探索高质高效的粮食种植办法,多渠道扩种粮食作物,守住粮食安全。

仁寿县

创新种植模式 土地增产增收

9月6日,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0亩巨型稻立体种养基地内,成熟的稻穗随风摇曳,稻田四周的环形沟内,鱼儿畅游、鸭子成群、蛙声阵阵,处处都能感受到生机勃勃。

“我们目前收了100亩左右的巨型稻了,剩下的9月中旬之前要收完。”仁寿县锦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群介绍,当下也是黑斑蛙的销售旺季,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公司采用订单式销售,黑斑蛙的销售可以从8月持续到明年5月。

相较普通水稻,巨型稻具有谷秆粗、长度高、穗粒多、产量高等特点。稻蛙共养的模式下,蛙的排泄物能为水稻提供天然养分,水稻里的病虫会成为蛙的食物,而巨型稻的高度也更适合蛙的生长。

稻蛙共养时,会占用20%面积来制作环形沟,将巨型稻“圈”在中间,让牛蛙既能“禾下乘凉”,又能“水中嬉戏”。每亩稻蛙田能产出约1000公斤蛙、约700公斤水稻,不仅不减水稻产量,还能提高水稻质量。

“我们不仅有稻蛙,还有稻鱼、稻鸭等立体种养模式,每亩平均能实现1.2至1.5万元收益。”黄群介绍,巨型稻立体种养是一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新模式,可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除草剂零使用,还能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有效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仁寿县巨型稻立体种养带来高效益、高收入、高回报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农村粮食生产的传统面貌,为保障粮食安全添砖加瓦。

近年来,仁寿县创新推进多种种植模式,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生产。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良种繁育基地、粮经复合示范基地、稻蛙立体种养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规模种植示范,落实2.16亿元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7.2万亩。

洪雅县

严守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安全

秋收时节,洪雅的蓝天与金色稻田交相辉映。

在该县柳江镇兴胜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一台台农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好一幅丰收的美图。

“在这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区和覆盖区,1000多亩水稻正在有计划地颗粒归仓。”秋收刚开镰,柳江镇兴胜村党委书记陈赵军已是胸有成竹,高标准农田里,水稻不仅质量有所提高,每亩种植成本还可节约200元至300元。

近年来,洪雅县坚持“融入全局、突出重点、创新作为”的原则,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优先扶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自“十三五”以来,洪雅县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12个,建设面积6.61万亩,涉及全县19个村。今年3月底,洪雅县又启动了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洪雅县多措并举,抓实粮食扩种工作,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洪雅县盘活县内闲置土地,发动业主和农户应种尽种、抢种快种的同时,将扩种任务分解到具体业主、地块和面积,财政给予专项补贴,示范引领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多种粮。

此外,洪雅县还常态化推进农资物品储备、农资市场监管、农业装备安排、农技人员下乡、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宣传等一系列工作,确保端牢“中国饭碗”。

丹棱县

千方百计扩种 确保“种满种尽”

近日,丹棱县张场镇文武村2组,村民罗成泽的“水上稻田”迎来了丰收,一家人正忙着收割浮稻。今年是罗成泽首次试种浮稻,种植面积2亩多,共228个浮板。经现场测算,每亩浮稻产量330余公斤,增加收入约2000元。

“今年是丹棱第一次试种浮稻,目前处于试点期,下一步将根据试种情况,在全县铺开。”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王树军介绍,今年丹棱县在仁美镇、张场镇40亩鱼塘养殖水面上利用浮板种植水稻,既能实现生态治水,又能产出生态稻谷。

种植浮稻是丹棱县全力扎牢扎紧百姓“粮袋子”的一个创新举措之一。今年以来,丹棱想尽千方百计,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把扩种面积作为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通过因势利导改种玉米、推广套作混作技术、摞荒地整治种粮食等方式,抓紧抓实抓牢粮食增产增收。

丹棱桔橙多,果园里套种潜力大。在高换果树地及新栽果园里,丹棱推广套作混作技术,在玉米地里,鼓励套种红苕、大豆;在茶园行间、桑园地里混种玉米……能种的地方都“种满种尽”。据统计,截至目前,丹棱全县完成粮食扩种10400亩,其中,扩种玉米7800亩、水稻40亩、大豆2100亩、红苕及其它粮食作物460亩。

青神县

创新科技服务 种粮技术不愁

“预计亩产1300多斤、产值1755元。”今年,青神县西龙镇新农村种粮大户李东好50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通过农业部门的指导,他采取稻药轮作模式,水稻收割后换种中药材,同传统的种植蔬菜相比,500多亩一年增收25万元。

种粮多年,从犁田、播种、育苗到管理,每一个环节,李东好都格外上心。今年春耕备耕之际,他对谷种进行了“升级”——种下的谷种经过药物包衣处理,既能提高发芽率、存活率,还能对纹枯病、稻曲病等起到防治作用。往年在春分后才开始育苗播种,今年他提前了十多天。由于播种时间早,水稻抽穗量也多了起来。

几个月前,水稻进入抽穗期,是水稻管护关键时期。每天一早,李东好都会到田间检查病虫害防治。一个个白色诱捕器如“标兵”般守卫在田间,诱捕器采用生态和物理防治病虫害,实现整个田间的“绿色防控”。

“无人机一天可喷洒500余亩,效率很高,人工打药每天需要十多个人,现在只要2个人。”同样在水稻生长季节,西龙镇观金社区种植大户程伟用上了无人机喷药,既减轻了负担,又降低了成本。

“县上定期组织的培训是件大好事儿,为我们解决了种植、管理方面的难题,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程伟从事农业生产已有7个年头,种有水稻1200亩。今年,他多次参加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培训,现在在技术上不用愁。

今年以来,青神县强化创新科技服务支撑,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开展了科学安全用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培训,广泛发放宣传资料,编印《病虫情报》多期。同时,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等,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增强粮食市场竞争力。

新闻推荐

坚守讲台34年 做德育工作的“播火人” 记眉山市优秀校长张从容

张从容坚守教学一线。□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古良驹文/图作为教育工作者,她爱生如子,工作身先士卒。她,就是丹棱城区小学校长...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