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 一个家 一条纽带 “童伴计划”打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
孩子们参加童伴之家主题活动。
一个人,给远离父母的孩子温暖的陪伴。
一个家,让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再孤单。
一条纽带,汇聚无数的关爱,给留守儿童一个稳稳的幸福童年。
□陈良群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艳 文/图
一个人
用心陪伴呵护成长
“我们爱地球妈妈!”“我们要一直保护地球妈妈!”……4月17日上午,丹棱县仁美镇桂香村童伴之家的孩子们正在和他们的“张妈妈”分享主题美术课心得。
“大家回去后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分享今天的收获哟!”去年,通过报名、票选、公示、确认等流程,张丽成为桂香村童伴之家的“童伴妈妈”,该村38名留守儿童都喊她“张妈妈”。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每月上门走访、督导外出务工父母履行监护职责……张丽把基础工作做得很扎实。2021年春节,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不能与孩子团聚,张丽便提着大包小包,到每一户留守儿童家中走访慰问,抚慰孩子们心中的失落和遗憾。
张丽非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经常和他们交流,和其监护人沟通,定期上门疏导情绪,开展“亲子连线”活动等。“在‘张妈妈’的陪伴下,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愿意和我们谈心了。”长期在成都务工的张利军感慨地说。
“通过我们前期的走访调研,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容易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关爱需求,‘童伴计划’应运而生。”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童伴妈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监护缺位、心理健康等问题,除了严格的选聘标准和流程,各级团委还经常组织培训,提升“童伴妈妈”的技能。截至目前,全市运营“童伴计划”项目点位53个,聘请“童伴妈妈”55名。
一个家
让留守儿童不孤单
蓝色山水画背景墙、色彩缤纷的热气球装饰、丰富的儿童读物、一张张专注而认真的小脸……当天,仁寿县黑龙滩镇四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童伴之家充满欢声笑语,20多名孩子在“童伴妈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谷雨节气知识,了解农耕作物。
“这堂课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对粮食的基本认知,引导孩子珍惜粮食。我们每周都要在这里搞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参加,改掉了以前一到周末就玩手机的习惯。”“童伴妈妈”李影说,外面还有个适合孩子们室外活动的大广场。
“童伴之家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周一到周五开放2次,周六、周日必须开放,寒暑假期间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为确保发挥实效,童伴之家每次开放的时长也有严格标准。
在实施“童伴计划”项目过程中,团市委坚持“项目跟着儿童走”,将“童伴计划”项目建设纳入市民生工程,在每个项目村建一个室内空间不小于20平方米、室外空间不小于80平方米的童伴之家,作为留守儿童活动阵地。
一条纽带
精准施策织密“关爱之网”
为实施精准关爱,“童伴计划”项目按3至6岁、6至12岁分层建档,按照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父母单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贫困儿童分类建档,实行“区县团委项目负责人+乡镇团委书记+童伴妈妈”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个性化服务菜单,实施不同的关爱措施,增强关爱的吸引力。
为汇聚更多力量,在市、县团委的指导下,许多“童伴妈妈”发动身边的人加入童伴之家,组建了一支由年轻妈妈、村文艺骨干、村干部及爱心人士构成的志愿者团队,确保每周常态化开展一次主题活动,从剪纸画画到学习诗词歌赋,从家风家训教育到民俗文化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快乐成长的蓝天。
据了解,眉山市先后引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彭山区绿丝带志愿者协会等专业组织入驻“童伴计划”项目,丰富活动形式,打造活动特色,提高陪伴的专业性。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留守儿童亲子活动、手工制作、安全自护、走访慰问等主题活动187场次,服务留守儿童3465人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骆志勤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琴)为传承端淑文化,近日,眉山市丹棱县、成都市双流区两地举行端淑文化学术研讨交流会。当...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