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宅改厕规划各地要因地制宜
我从基层来
罗朝运 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党委书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彧希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乡村的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住得好不好,是罗朝运最牵挂的课题。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罗朝运说,2018年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就已提出,要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如今,行动目标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更应关注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着眼于细处。这段时间以来,罗朝运最关心的就是改厕。“现在农村新居越来越美,但通过长期走访调研,我发现很多农家的厕所跟生活品质、居住条件不匹配。”罗朝运说,过去农村建房很少统筹规划,很多农房沿路而建、沿山而建、沿田而建,且普遍存在人、畜、厕共生的现象,散乱无序,给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所以一定要全面摸排,做好规划。”罗朝运说,要切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标准,对农村房屋建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未达标的,尤其是人、畜、厕共生的登记造册。根据实际,结合当地民俗和习惯,因地制宜做好农村改宅改厕规划。同时要根据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新建、改造住宅和厕所的标准。
除此之外,罗朝运还建议要加大投入,做出样板。“改造遵循农户自愿原则,做到整村推进,应改尽改。”罗朝运说,对于有特色产业的农村和第三产业相对较好的农村,先规划、先建设。分别在高原、丘区、山区和平原地区打造若干个样板村,供学习借鉴。
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此,罗朝运还特别提出,在农村要加大宣传,让“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入耳、入脑、入心,让没有改建的老百姓想着改,让改建了的老百姓能满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推荐
市民戴着口罩挑选年货。本报记者向哲摄东坡区文安路,工作人员正在行道树上挂灯笼。本报记者雷同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小...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