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 农田增绿 农业增效 粪污综合利用绘就绿色发展画卷

眉山日报 2020-06-02 06:52 大字

粪污处理后还田。罗林将干湿分离的粪污集中处理发酵。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粪污综合化利用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借力于“中国桔橙之乡”的优势,丹棱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仅全域推广施行种养循环模式,还创新探索实施了“适度规模、种养结合、低碳循环”的人畜粪污“3211”(建好三个池子,做好二次减量,建立一个专业合作社,运用一系列处理利用方式)综合利用治理模式,全域整县推进,让农田增绿,农业增效,让绿色成为丹棱发展的底色。

循环生态养殖

猪场粪污实现再利用

猪粪和尿液通过漏缝地板直接排走进入沼气池,地面干燥清爽,一排生猪懒洋洋地躺在地板上,露出干净的肚皮……这是5月29日,记者在丹棱县齐乐镇红石村5组一家循环生态养殖的养猪场看见的场景。

“这几个池子可是猪场没有粪臭味的关键。”指着猪圈下的沼气池,养猪场主人彭文忠介绍,2016年,他在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投资数百万元建起了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并同步建设了发酵池、厌氧池、贮气罐等,采取种养循环模式喂养生猪,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固液分离,最终达到低碳排放、零污染的效果。同时,由于地处丹橙现代农业园核心区,彭文忠还利用猪场自身优势,铺设了3000余米的入户输气管道,免费供当地23户村民使用沼气,为他们提供生产、生活方便。

“粗略计算,养猪场一年免费供给村民使用的沼气能达到3万余方。”彭文忠骄傲地说。

不同于彭文忠将猪场粪污转化为沼气。在丹棱县张场镇峨岩山养猪场,负责人罗林采用畜禽粪污干湿分离的方式,将干粪用机器加工成粉末状,再加入菌种进行发酵,最后统一对周边80亩的果园进行灌溉。该养猪场共有4个圈舍,平均每星期产生10立方米干粪。

罗林的养猪场存栏量达2000头,日均能产畜禽粪污约25立方米,而对于自家果园无法就地消纳的沼液,他还免费提供给周边村组近200余户农户以及2个上百亩的大果园使用,并安装布管2000余米,将沼液直接从养殖场输送到各农户的田间地头。

“平均每年大概能为每户节约2000余元肥料钱,灌溉后果子品质好,价格相对也要高一些。”罗林说。

推动绿色畜禽养殖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在丹棱,像彭文忠家一样的养殖场多达400余家。而丹棱被誉为“中国桔橙之乡”,2019年,该县桔橙种植面积18万亩,总产值超过30亿元。一边是畜禽养殖中产生大量粪污,一边是桔橙果园内大量需求有机肥。如何将人畜粪污与桔橙果园进行有效衔接,成为丹棱主政者思考的方向。

经过政府引导、农户参与,智慧的丹棱农户找到了这把开启粪污综合利用的“金钥匙”。通过因地制宜实施“猪—沼—肥—果(种)”种养循环模式,实现了种养循环、桔橙产量品质“双丰收”的可喜局面。

该县通过财政投入“以奖代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沼气池3200余口72000余立方米、干粪池1600余口24000余立方米、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4750立方米;成立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10个、配备沼肥运输专用车15台,运输总量20万余吨,覆盖全县80%以上的畜禽养殖户,配套用于消纳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水果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年还田量16万余吨。截至目前,该县已全域实施了“猪—沼—肥—果(种)”种养循环模式,切实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提高了粪污综合利用水平,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更加快了种养循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实现了畜牧养殖业与种植业、旅游服务业的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此外,该县每年给予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财政补贴,由合作社与乡镇签订承包协议,负责所在乡镇干粪和多余沼液的收集转运。目前,全县已有10余家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

“畜禽粪污变成可利用的宝贝,既解决了粪污消纳‘最后一公里’难题,又实现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局面。”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在人畜粪污方面做加法,并依托人畜粪污“3211”综合利用模式,延伸链条,创新方法,加快种养循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驱动该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丹棱“内外兼修”打造美丽乡村

鸟瞰幸福古村。刘敬宗摄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本报记者王琴文/图5月26日,刚送走了一批前来参观考察的客人后,丹棱县仁美镇...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