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 每亩增收4000元
□程欢悦 本报记者 刘佳
5月18日,天气炎热。在丹棱县仁美镇小桥村兴农家庭农场内一片已栽植好秧苗的稻田里,农场工人正将1000尾鲫鱼苗投放入3号稻田内。
“我这个农场有100多亩稻田,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实行稻田养鱼了,将分两次共投放3万尾鱼苗进稻田。”该农场负责人黎可学告诉记者,“每年可以增收30万元呢!”谈到稻田养鱼模式带来的益处,黎可学赞不绝口。远远望去,他家稻田内有一道80厘米宽、40厘米深的边沟和穿心沟纵横交错。“这两种沟是鱼儿在稻田内自由活动的‘路径’。”黎可学说,水稻栽植好后,进入分蘖后期,工人们就会在稻田内投放大规格鲤鱼苗。
“稻田养鱼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现已在全县逐步推广。”据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在稻田内,鱼类能充分利用杂草、浮游生物、微生物等,可直接食用水稻害虫,而鱼类活动本身又可以让稻田杂草无法生存,从而避免了杂草与水稻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既可以培肥稻田,解决稻田内病虫害防治的问题,提升稻米质量,保证稻田的生态平衡,还可获得绿色环保、营养丰富的鱼产品。
在现场,黎可学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传统种植水稻,每亩产值1200元。采用稻田养鱼模式后,每亩可出售生态鱼200斤,产值3000元。而大米的卖价则比以前翻了三倍以上,每斤售价达8元。据统计,通过稻田养鱼,黎可学每亩稻田收入将比原来高出4000多元。“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们并没有将眼光仅仅停留在‘稻鱼米’和‘稻田鱼’本身的经济价值开发上,而是借力乡村旅游,在‘造景美田’上下功夫,让稻田‘可赏可玩’。”该村党支部书记费亚介绍,通过修建田间基础设施,既方便了农民耕种、收割,又方便游客漫步赏景。
自2016年起,丹棱县连续4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借力稻田养鱼举办捉鱼比赛等,让游客深入体验稻田蕴含的独特农耕文化。同时,丹棱县还不断建立优质稻米加工车间,打造了“稻鱼米”生产、包装、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新闻推荐
多举措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丹棱县着力写好“绿色发展文章”
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气洁、水清的生态宜居宜业的大雅家园·幸福丹棱,一直是16.8万大雅儿女的心愿和梦想。近年来,丹...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