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模式 构筑田园新景
农场工作人员展示投放不久的鲫鱼苗。村民在生态种养稻田内栽植秧苗。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5月18日,天气炎热,在丹棱县仁美镇小桥村兴农家庭农场内,10余名村民正在生态种养稻田里栽植秧苗。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扯秧、有的负责运秧、有的则负责栽秧,整个田间一派忙碌的景象。
在不远处已栽植好秧苗的稻田里,农场工作人员正在投放1000尾鲫鱼苗。据该农场负责人黎可学介绍,该农场拥有100多亩稻田,今年是农场连续第三年实施稻田养鱼,今年将分两批次,共投放30000尾鱼苗。谈到稻田养鱼模式带来的益处,黎可学赞不绝口,该模式每年可为他增收30万元。
放眼望去,农场的稻田里有一道80厘米宽、40厘米深的边沟和穿心沟纵横交叉。“这两种沟,是鱼儿在稻田里活动的‘路径’。”黎可学说,水稻栽植好,进入分蘖后期后,工人们就会在稻田里投放鲤鱼苗。
“稻田养鱼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黎可学介绍,在稻田生态系统,鱼类能充分利用杂草、浮游生物、微生物等作为饵料,还可直接食用水稻害虫;鱼类活动本身可以让稻田杂草无法生存,从而避免了杂草与水稻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既可以培肥稻田,解决稻田内病虫害防治的问题,提升稻米质量,保证稻田的生态平衡,还可获得绿色环保、营养丰富的鱼产品。黎可学认为,稻田养鱼模式非常值得推广。
黎可学还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传统种植水稻,每亩产值1200元,稻田养鱼后,每亩生态鱼可卖出200斤,产值3000元。每斤生态大米售价达8元,比以前翻了3倍多。据统计,通过稻田养鱼方式,黎可学每亩稻田收入比传统种植高4000多元。
借力于稻田养鱼,黎可学建立了优质稻米加工车间,打造了“稻鱼米”生产、包装、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他不仅仅停留于“稻鱼米”和“稻田鱼”本身的经济价值开发上,他还在“造景美田”上下功夫。修建好田间基础设施,既方便耕种、收割,又方便游客漫步赏景。为让稻田“可赏可玩”,黎可学借力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在稻田内举办捉鱼比赛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体验稻田蕴含的独特农耕文化。下一步,他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开拓节假日游客稻田休闲消费体验,通过复制稻田养鱼模式,扩大种养规模,带富一方百姓。
如今,在黎可学的稻田内,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传统稻田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勾画出一幅田与景和谐发展的新田园景象。
新闻推荐
按照《眉山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试行办法》和《关于做好2019年眉山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工作的通知》,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