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径” 塑靓“名片” 奋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典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眉山发展成就巡礼·丹棱县篇
□本报记者 林茂春 实习生 王新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丹棱县的GDP从346万元增长到61.9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从312万元增长到11.72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0万元增长到19.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从13万元增长到22.93亿元…… 从一个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的农业县发展成“中国桔橙之乡”;农村环境从“脏乱差”变成人人点赞的美丽乡村;从基本无旅游业的小县发展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如今的丹棱县,农民富起来、环境好起来、产业活起来了。
桔橙产业
从不足2000亩到16万亩
丹棱桔橙产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丹棱桔橙专家谭厚根有话说。 1972年7月30日,谭厚根来到丹棱。当时全县的水果种植面积不到2000亩,产量只有4.5万公斤;如今,全县桔橙种植面积16万亩,总产值达28亿元。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谭厚根历历在目—— 20世纪70年代,丹棱引进锦橙、血橙;80年代开始种植红桔、蜜桔;90年代种植脐橙;90年代中期到2000年率先引进不知火并大力发展;2012年提出“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晚熟桔橙品种”思路;2013年,丹棱桔橙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持续注重品种更新、品质保障、品牌打造;2016年,自主研发的“大雅柑”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丹棱桔橙”成功创建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如今,丹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丹棱桔橙”获得农业部地标产品认证,“丹棱不知火”获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跻身2019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64位。 丹橙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6万亩,以晚熟柑桔种植及配套的加工业、销售业、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辐射带动该县4镇16村的桔橙产业发展,被认定为2018年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昨(8)日,在丹橙现代农业园区,果农赵泽如正在自家果园内察看不知火挂果情况。赵泽如是丹棱最早发展桔橙产业的果农之一,对桔橙产业发展为农民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以前种粮食,日子只能说过得下去,种植桔橙之后,生活越来越好了。”他笑呵呵地说,有政府引领推广、有园区示范、有技术专家培训把关,从种到卖,果农只要愿意付出汗水,日子都不会差。凭借自家的18亩果园,赵泽如家买了轿车,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农民是丹棱桔橙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像赵泽如这样的果农,在丹棱并不是个例。据该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发展水果专合组织200多个,以桔橙为主的家庭农场112个,专业大户3340多户,近3万户果农当起了“小业主”,享受着产业发展带来的“大快乐”。如今,依靠桔橙产业,农民生活富起来了,农村小洋楼占比80%,小轿车拥有率超过4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下一步,丹棱将着力培育‘富美’产业,坚定不移走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之路,发展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桔橙总部经济,实现‘全国桔橙看四川、四川桔橙看丹棱’。力争到2021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构建东坡—丹棱—洪雅现代农业产业带。”该县有关负责人介绍。
农村环境
从脏乱差到四季乐园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每天早上起床,双桥镇梅湾村3组村民吴秋丽会把分类整理好的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收集点,再打开自来水洗菜,用沼气做早饭;晚上休息前,一家人还会在亮堂干净的卫生间里洗个澡。 “生活条件和城里没什么差别。”吴秋丽说,垃圾定点扔、污水进管道、厕所“五有五无”。村民每人每月只用缴纳一元钱的生活垃圾运维费和一元钱的生活污水运维费,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环境。 吴秋丽一家的生活是丹棱长期以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省第一批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近年来,丹棱县全域实施农村垃圾治理,探索推行以“党政主导、资源利用、村民自治”为核心,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一元钱”撬动农村垃圾治理新机制,上榜2018中国乡村振兴十大先锋榜,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 全域实施农村污水治理,探索出在农户聚居点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居民点建设人工湿地池、一体化处理“三种模式”,目前,乡镇污水处理站覆盖率100%,并全部完成了提标改造,场镇污水收集率80%以上。 全域推广人畜粪污“3211”综合利用模式,先后投入“以奖代补”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沼气池3200余口、干粪池1600余口、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成立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10个,配备沼肥运输专用车15台,年均运输总量达16万余吨,覆盖全县80%以上畜禽养殖户,实现“猪-沼-肥-果(种)”农牧互动,全县减少化肥施用16.8%,水果产量和价格分别提高8%、30%。 如今,丹棱农村处处干净整洁,呈现出一幅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通畅的美丽画卷,人们如此形容:“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一年四季是乐园。”
旅游产业
从贫穷落后到农文旅融合发展
1999年,丹棱接待旅游人数仅5万人次,2018年达到361万人次;旅游收入从93万元增长到31.93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丹棱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 特别是近年来,丹棱积极推动产品供给向优质环保转变,以绿色生产方式引领转型升级发展。以建设国家乡村公园为统揽,不断探索优势互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实施全域景区化连片提升。大雅堂、老峨山、梅湾湖、幸福古村、白塔、龙鹄山、黄金峡等景点与丹棱农业发展以及大雅文化、端淑文化、唢呐文化相融合,成为农文旅品牌标杆。 幸福古村是丹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景区。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农业部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生态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名村,入选第三批四川省传统村落、首批四川最美古村落。 6月10日至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在眉山市举办,幸福古村作为其中一个参观点,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厄瓜多尔、摩洛哥等国家约180名嘉宾前来考察。 该村以“质朴原乡”为特色,坚持“严格保护、尊重传统、适度开发、产村相融”的原则和“规划引领、整合资金、示范打造、招商引资”的路径进行保护性提升开发,将农业产业与农耕文化相结合,把乡土山货同乡村旅游相统一。 2016年3月开村以来,幸福古村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0万人次。古村人均收入在2013年11080元基础上翻了一番,达到21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3000元到如今突破17万元。“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今年74岁的古村村民熊国材感叹道,幸福古村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游客接踵而来的梦里乡村。 目前,该县还大力开发康养经济、激活民宿经济、壮大会节经济,集中打造“四区八景”文农体旅品牌,力争成为眉山环成都文旅经济带新兴增长极的“西翼之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丹棱将坚持“开放引领”“绿色发展”“共建共享”三大发展理念,精准实施“六大行动”,全力打造“魅力六城”,着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典范,建设“大雅家园·幸福丹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方青卓)近日,丹棱县仁美镇组织开展了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周宣传活动。活动中,工...
丹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