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遗忘的角落 今成甜蜜幸福村
幸福村以前的房屋。(杨培珍 摄)鹰嘴岩。夫妻树。
□本报记者 林茂春
破旧的农房一半是茅草屋一半是瓦房,烂田埂边杂草丛生,低矮的电线杆静静地矗立着,看起来“弱不禁风”。
丹棱县本土摄影家杨培珍在幸福村按下快门时,并没有想到这张照片会成为一个时代丹棱农村面貌的珍贵记录。“我那时没事的时候就到处跑,拍照练手,照片里的场景在当时并不算什么稀奇事。”杨培珍说,这几十年间,幸福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照片中的情景早已不存在了。
曾是被遗忘的角落,静静待开
20世纪80年代初,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在丹棱幸福古村拍摄,影片中的场景与杨培珍拍摄的照片中相差无几。烂泥房、小池塘、泥巴路……因为贫穷落后,人们忙于生存,爱情成为这里的奢侈品,这也是影片表达的观点。
“以前真穷啊,吃玉米糊,穿补丁衣,日子只能说是一天天地熬下去。”今年74岁的幸福村4组村民熊国材回忆道。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幸福村,这里的村民才慢慢能吃饱穿暖了。这便是影片后半段展现的情景。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日子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较大改善,茅草房变成了瓦房,但离小康仍有很大一段距离。
由丹棱县文广旅局提供的一张老照片中,幸福古村标志性的夫妻银杏树下,两个少女正在向前走着。该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没有记录下具体的拍摄者,这张照片的拍摄年代和当时的具体情形已经不为人知。但从照片中两位少女穿着的小西装、超短裤可以推测,拍摄时间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左右。从照片中反映出的幸福古村当时的环境和少女背的包、穿着的衣物等也可以猜测,她们大概正在准备离开这里去远方,为过上更好的生活奋斗。
“幸福古村真正有了特别大的改善,还是要从2000年说起。”熊国材说。
2000年,幸福村开始鼓励引导村民大规模发展水果产业,种李子、桃子,后来又种茶,到2010年,村里基本就没有种传统粮食作物了。“跟栽秧子相比,日子就好多了。”村里的老人们说道。如今,村里主要发展脆红李,辅助发展猕猴桃、桃子、核桃、大雅柑等。全村脆红李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已完成脆红李绿色食品认证,正在申报脆红李农产品地标,并形成了以脆红李为主,茶叶、桔橙、蜜桃和山地鸡、土鸡蛋、铁皮石斛相互支撑的5000亩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村里连续3年举办脆红李采摘节暨乡村旅游节,生态农业生机勃发。
2013年,当地村民还组织成立了幸福村产业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并编撰了脆红李地方种植标准手册。目前合作社有技术骨干24名,社员1000余名。村民们抱团营销取得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丹梅)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近日,丹棱县“宪法法律进学校”宣讲活动走进该县杨场镇文汇中...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