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青春 花开田野 丹棱县团林村大学生创业基地走笔

眉山日报 2019-08-03 07:27 大字

□李勇军

7月下旬,丹棱县双桥镇团林村大学生创业基地内,返乡创业大学生陈敏正带领农民为刚刚销售完毕的脆红李增施有机肥。“今年下果1万多斤,价格还可以。”望着眼前壮硕的3800株脆红李树,大汗淋漓的陈敏一脸笑容。

今年30出头的陈敏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过地产销售、企业管理等工作,也和朋友合伙做过生意。但出生农村的她,心里始终有个做职业农民的梦想。在外多年打拼,她考察过多个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坚信只要方法得当,高品质的农产品绝对可以走俏市场,现代农业可以推动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工作中,市委组织部对口帮扶团林村,并在2016年提出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基地,这直接点燃了陈敏心中多年的职业农民梦。2016年底,她毅然回乡,流转了73亩土地,开启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更让陈敏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在大学生创业基地,她还遇到了李庆、李雪梅、罗朝旭、杨亚林等7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的理想、相似的经历,让几位大学生创业者很快达成了抱团发展的战略,他们各自发挥特长,在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互助协作,携手共进。

为了把果子种好,他们购买书籍和视频学习理论知识,虚心向种果前辈请教,将水果种植专家请到田里现场支招,几个人风雨不改在果园里穿梭,修枝、施肥、防病、治虫,无不亲力亲为。

“我们基地的脆红李,每株每年的有机肥施用量50到80斤。”陈敏表示,大学生返乡种地,与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摈弃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推行绿色生态种植。基地创建之初,他们就着手进行土壤改良,并坚持重施有机肥,实行生草栽培,使用生物农药,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让基地里生产的每一个水果都可以溯源,让消费者吃到每一个水果都放心。

“做农业很难,我们是有思想准备的,但真正做了才发现,比想象中还要难。”陈敏坦言,基地里几位大学生业主投入最少的也有50多万元了,不仅投入他们之前在外打拼的积蓄,有的还不得不寻求父母支持。业主李雪梅和丈夫在种植脆红李的同时,还办起了存栏300头的黑山羊养殖场,由于资金投入过大,在外打工的双方父母时常“接济”小两口。“父母辛苦供我们上大学,本该我们好好回报,而现在却还没做到。”每每谈及此话题,李雪梅总是心生愧疚。

资金的压力,劳作的辛苦,没有浇灭他们逐梦的热情。“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给予过我们帮助,他们的期望和鼓励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陈敏坦言,创业基地成立后,市、县、镇各级部门和领导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帮助,对口帮扶团林村的市委组织部,不仅为他们争取到项目资金解决基础设施难题,还为他们提供各方面指导;双桥镇党委、政府尽力协调解决基地水、电、路难题,保障基地正常运转……

“几位大学生来了,我们村看得到变化。”团林村党支部书记瞿健康介绍,3年时间,创业基地光土地流转一项,就为村民直接带来近100万元的收益。基地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近百人,每年助农增收近30万元。而得益于基地的打造,农民获得实打实的现金收入外,还能为村集体每年创收5万元。原本亩产值不到千元的土地,在几位大学生的手中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建设农村,带富农民也是我们返乡创业的初衷,农民尝到了甜头,就会越发支持我们的事业。”陈敏表示,下一步,团林村将以创业基地为基础,打造“梦李花乡”青年创业园,形成集农耕体验、亲子教育、党建宣传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点带面,建设精品乡村旅游品牌,推进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对于这样的远期目标,几位大学生信心满怀。

“团林村大学生创业基地是丹棱县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典型。”据丹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丹棱县高度重视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工作,通过发放创业补贴、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入驻孵化园等方面给予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应补尽补、应贷尽贷、应助尽助的帮助。2016年以来,该县大学生创业补贴发放48人、共计48万元,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共275万元。目前,返乡大学生已成为丹棱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强化预警防范 抓好防汛减灾

本报讯(张静记者张丹梅)7月28日,丹棱县仁美镇中心社区党员干部深入辖区地灾隐患点巡查,积极做好预警防范,抓好防汛减灾工作。...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