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生在三苏镇的救援故事

眉山日报 2019-07-29 01:05 大字

□肖玉梅 车军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当时洪水汹涌,要不是抢险队员过河相救,我和老伴很可能还困在孤岛上。”7月23日,说起22日上午发生的惊险一幕,东坡区三苏镇东馆村4组62岁的李国英,难抑激动之情告诉笔者,“真是太感谢各级领导和消防队员了。”

东馆村地势偏低,在流经村境内的思蒙河、盘鳌河与通济堰交汇处,形成了四面环水、面积近100亩的孤岛。多年来,村民们在岛上种植玉米、花生、绿豆和蔬菜等作物,唯一能够往返过河的通道,是一座约16米长1米宽的水泥便桥。若遇上河道涨水,便桥一般会被淹没。

7月21日晚上到22日白天,东馆村一直下着暴雨,早上7点左右,李国英和丈夫徐成洲见雨势有所减小,心想在河心岛上种的花生已成熟,想要抢收。于是,夫妇俩各自背起背篼,头戴斗笠,穿上雨衣出发了。当行至河心岛的便桥时,只见桥下没有怎么涨水,便放心走过桥去。

过了大约40分钟,同组的林满珍、胡秀梅、徐成军等几户村民,邀约着也准备来河心岛去地里摘花生。哪知他们刚走到河边的便桥一看,从丹棱县上游来的洪水十分汹涌,早已把便桥淹没。而河对面的李国英夫妇还只顾采收花生,浑然不知河水已经暴涨。徐成军他们隔河大喊,“洪水已经淹过桥面,你们俩怎么过来啊。”夫妇俩这才发觉自己已被困岛上。

慌忙中,李国英拨通了村主任邵自坚和村支书王金凤的电话。他们安慰着李国英夫妇,并紧急向上级部门求助。接到求助电话后,相关单位立即出动救援队。在哗哗的雨声中,一场紧急救援立即展开。

由于淹没的地方深浅不一,又大都是庄稼地,救援情况比较复杂。最先赶到现场的万胜镇消防中队,但因救援装备不全,所带甩绳也用不上,一时无法施救。而刚从丹棱县抗洪抢险中掉过头来施救的区消防大队,又因玻钢冲锋舟体量较大,“吃水”较深,发动机镙旋桨与水下淹没的玉米秸秆接触,容易搅缠在一起,不仅将镙旋桨损坏,还可能造成救援失败和更大危险。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他们立即与正在丹棱支援抗洪抢险的东坡区飞虎救援队联系,请求用他们更轻型而“吃水”浅、更安全的橡皮冲锋舟来救援。20多分钟后,飞虎救援队将冲锋舟运载到抢险现场。在确保安全施救的情况下,救援队员沉着大胆,驾驶着冲锋舟从湍急的洪水中开到河对面的孤岛,将李国英夫妇成功救了过来。

救援成功,现场一派欢腾,李国英夫妇更是热泪盈眶:“我们普通老百姓被洪水围困,竟然牵动这么多领导和党员干部来救助,党和政府真是太关心老百姓了。”

新闻推荐

加强道路绿化 全力推进“创森”

本报讯(记者张丹梅)昨(25)日,记者从丹棱县相关部门获悉,为全力推进“创森”工作,丹棱县以公路管养和宣传动员为重点,做好县域道路...

丹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