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打造洁净优美人居环境 丹棱县推进“六个全域治理”系列报道①

眉山日报 2018-11-16 07:56 大字

引导村民垃圾分类。村民居住环境干净整洁。

本报记者 彭林 文/图

编者按

2008年,丹棱县成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57%,城乡绿化覆盖率达60.8%,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万多亩,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100%,安全饮水率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68%,建成幸福美丽新村近50个。从本期开始,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丹棱县推进“六个全域治理”,建设生态文明家园的突出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村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鲜花盛放、花香四溢,硬化道路纵横交错、洁净如洗,优美的乡村美景宛若一幅幅美丽画卷……这是如今丹棱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从2011年起,该县就推行“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机制,根据农村垃圾的组成特点,探索出“两次分类、源头减量”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的问题,走出了节俭、实用、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路子。

创新方法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

近日,早上6点多,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丹棱县龙鹄村的垃圾保洁承包人柴登科便骑着保洁三轮车出发了,他要前往该村所辖的56个垃圾池收集垃圾,再把垃圾转运到村垃圾收集站,“每天要花五、六个小时清理垃圾,但看到环境卫生变好了,心里也很高兴。”柴登科说。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介绍,龙鹄村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模式称为“龙鹄模式”,采取公开竞标确定垃圾收运和常态保洁承包人,引导村民自愿交纳垃圾收集费,每人每月交纳一至两元钱。首先,由农户按有机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进行初分类处理,处理后垃圾减量约50%;再由保洁承包人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处理后可回收和堆肥垃圾再减量约30%;最后,由压缩式垃圾车将村收集站垃圾转运至填埋场无害化处理。

“将垃圾有序分类、倒在指定地点、爱护环境卫生,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村民黄大爷说,几年前,村民大都将垃圾往河边倒,或者堆在房前屋后,到处都很脏乱。“现在好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龙鹄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因此在全县各村推广,很大程度提升了农村生活环境。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畅通、民和谐,如今的丹棱乡村处处皆是美景。

落实措施

农村人居环境有保障

农村垃圾治理一直有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维持难“四难”特点。丹棱县从2011年起,推行“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机制,根据农村垃圾的组成特点,探索出“两次分类、源头减量”的做法。即农户产生的垃圾由农户初步分类:将可产气垃圾(烂水果、菜叶等)倒入沼气池,将建筑垃圾(砖头、石块等)就近处理,将可回收垃圾(金属、橡胶塑料等)收集到废旧回收点,将剩余垃圾送到联户定点倾倒池。

之后,再由村上的公开竞标承包人(村收集员)进行二次分类,即将可堆肥处理垃圾送到组分类减量池进行堆沤,一定时间还田处理;将可回收垃圾送废旧回收点变卖处理;将不可回收垃圾送到公路沿线村收集站,由县统一清运集中处理,从而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问题,走出了节俭、实用、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路子。丹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由最初的“龙鹄模式”上升为“丹棱模式”“眉山模式”,这一模式受到住建部和住建厅等的高度肯定。

“工作不能止步,要驰步不息。”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路上,丹棱并没有停止,而是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通过提升,收运设施更完善、垃圾分类更彻底、村民自治更深入、市场运作更灵活,农村生活环境更美更宜居宜人。

新闻推荐

丹棱:社员抱团谋发展果树结出“致富果”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刘敬宗记者常坚)“这块地的沟还要加深,要达到60-80厘米。”日前,丹棱县双桥镇宿场村五圣水果专业合作社,...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