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三大新招” 打造生态农村“绿色名片”

眉山日报 2018-11-11 01:00 大字

丹棱县是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近年来,该县以巩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为抓手,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创新“三种模式”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畜禽污染,杜绝秸秆焚烧,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了一张生态农村的“绿色名片”,开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相融互促的良好局面,为全县100%创造“四好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龙鹄模式”

破解农村垃圾难题

11月5日早晨6时许,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该村垃圾保洁承包人柴登科骑着保洁三轮车从家里出发,要前往龙鹄村所辖的56个垃圾池收集垃圾,依次把垃圾运到村垃圾收集站。每天这一趟下来,需要花近五个小时。

龙鹄村从2011年开始试点推行“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运处理模式,将以往的保洁员由村上管理转变为市场化运作。自试点推行以来,像柴登科这样的垃圾保洁承包人成了龙鹄村实施“龙鹄模式”最重要的环节。

“以前,村里垃圾没有固定倾倒点,村民大多都往河里、竹林倾倒,对环境卫生造成了极大破坏。后来,村干部经过积极探索,调动大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工作中,就有了现在的‘龙鹄模式’。”谈到“龙鹄模式”的诞生,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说。

据罗朝运介绍,龙鹄村采取公开竞标确定垃圾收运和常态保洁承包人,引导村民自愿交纳垃圾收集费,每人每月交纳一至两元钱。由农户首先按有机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进行初分类处理,处理后垃圾减量约50%,再由保洁承包人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处理后可回收和堆肥垃圾再减量约30%,最后由压缩式垃圾车将村收集站的垃圾转运到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创新“3211模式”

治理农村畜禽污染

11月6日,记者在丹棱县元山村袁山牧场基地看见,工人们正组装异位发酵床,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将稻壳和木屑混合,再过10-20天,异位发酵床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未来养殖场内猪排出的粪通过集中收集输送到发酵床,再经过垫料、生物发酵菌种和猪粪的混合,两到三年后就变成了有机肥料。”养殖场负责人熊国祥介绍说。

在熊国祥的养殖场,沼气池、干粪池、沼液池、干湿分离机一应俱全。“开展‘3211’模式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不仅我家的70余亩果树使用了养殖场出产的肥料,养殖场周边农户也使用养殖场出产的沼气和肥料,既节约了肥料的投入,也使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增收了。”谈起养殖场实行“3211”模式带来的好处,熊国祥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丹棱县始终围绕“适度规模、种养结合、低碳循环”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并在全县推行畜禽养殖粪污“3211”综合利用模式,“3”即建好三个池子——沼气池、干粪池、沼液储存池;“2”即做好“二次减量”,实行雨污分离和对畜禽粪便采取干湿分离;“1”即全县成立一个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负责干粪和多余沼液的转运;最后一个“1”即是积极指导养殖户在周边种植用地建设一个田间池用于沼液的“淡储旺用”。

“3211”模式开展以来,有效提高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改变了丹棱广大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实现了种养循环,绿色发展。

创新“网格模式”

杜绝秸秆禁烧

11月6日下午,由丹棱县杨场镇金牛社区干部组成的秸秆禁烧巡逻队正在所辖片区内开展秸秆禁烧巡逻监管。这一工作是该社区在春秋两季重点管控秸秆禁烧的“常规动作”。

据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丹棱县出台《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县村组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实行“驻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驻组干部保户”的“分格包干”方式,将村民代表发动起来,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秸秆禁烧工作责任具体到人,任务细化到田,并开展禁烧区“日巡查”,将全县农户纳入“网格”管理。目前,全县已基本实现网格全覆盖,有效推进了秸秆禁烧工作。

与此同时,杨场镇作为全县秸秆禁烧试点监控乡镇,实行上下联动、村组联防、联合执法的管控机制,在全镇的路旁田头建立监控点,严防死守,杜绝秸秆焚烧。据杨场镇环保办负责人曾世凯介绍,杨场镇在今年处理的12起燃烧秸秆的事件中,其中有9件都是通过秸秆禁烧试点监控的探头检测到。

新闻推荐

抓住电商发展新契机 筑梦产业发展新未来

果农抓紧时间采摘。丹棱桔橙正在装车。包装好的桔橙准备发货。丹棱桔橙卖得火。本报记者彭林文/图作为朝阳产业,电子商务...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