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榜样”系列报道张伟 坎坷中前行 风雨里涅槃

眉山日报 2018-05-22 07:28 大字

张伟(右)与员工交流。

本报记者 彭林 文/图

根植丹棱18载,从1000多万元的起步资金到现在近5亿元的销售额,他把“小作坊”开成了大公司;不屈服于困难,面对无情天灾,企业“命悬一线”,他仍坚持昂首阔步,毅然从头起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率先推进“煤改气”工程建设,他用行动保护生态环境……他就是四川天际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伟。5月20日,记者走近这位“丹棱榜样”,了解他的坎坷、情怀、担当和力量。

【缘起】

根植丹棱18载 “小作坊”成大公司

2000年,通过招商引资,张伟与丹棱结缘。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丹棱县杨场镇开起了陶瓷厂。

“当时建厂投入1000多万元,只有几十名工人,是名副其实的‘小作坊\’。”张伟回忆说,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面临诸多困难——“技术欠缺、产品单一、打不开市场,每年销售额只有1200万元左右,年年处于亏损状态。”在亏损中坚持了三、四年之久,张伟的陶瓷厂慢慢开始盈利。

好景不长,2008年,张伟的陶瓷厂经历了5·12大地震。“在地震中,厂区受到了一定影响,这既是挫折也是机遇。”张伟表示,灾后重建会导致市场需求陶瓷产品量大大增加,因而可以在恢复厂区建设时将厂区进行扩张,增加生产量,提升销售额。但是他并没有盲目进行投资和扩张,而是选择了稳扎稳打,顺势而为。

实践证明,张伟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形势清晰稳定后,2010年3月,张伟投入8000多万元,成立了天际陶瓷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县陶瓷建材产业园区,占地120亩,以生产高档地砖等为主。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就业工人达到600人,年产建筑陶瓷产品在2000万平方米以上,年产值平均达3.5亿元,每年实现税收200多万元,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重创】

风灾面前不低头 毅然继续前行

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7月29日,张伟遭遇了创业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当天,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天际陶瓷公司厂房、车间、生产窑炉在暴风雨中垮塌,生产设备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余万元。

突然而至的自然灾害让张伟懵了头,但他很快清醒过来,迅速清点员工,排查灾情。“除了部分员工有皮外伤外,没有一起伤亡事故。”张伟悬着的心才放下。但是望着眼前耗费大量心血建立起来的厂房一片狼藉,张伟思想斗争剧烈——“公司陷入一片瘫痪状态,几百名员工何去何从?是宣告破产,还是继续?”

重压力下,张伟毅然选择从头再来,恢复重建。“当时连续召开了两天紧急会议,确定恢复建设方案。”张伟说,天际有“不怕倒、不怕塌、懂感恩”的企业精神,更何况还有各级领导、各部门的关心,企业更不能倒下。

张伟将库存产品低价进行销售,并通过按揭的方式,筹集了8000余万元投入到灾后重建,并新增一条金刚大理石生产线。经过全公司的共同努力,公司于2017年3月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进入到试生产。

【涅槃】

推进绿色发展 打造环保新标杆

2017年4月,张伟的公司经历重创后正准备投入生产。时值丹棱县通过实施“气化丹棱”行动,深入开展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张伟丝毫没有犹豫,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带领其团队迅速投身到这场企业环保攻坚战中。

“环保先行,企业才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张伟再次投入2000余万元,对窑炉、厂房、废水处理池等进行升级改造,于2017年7月在全县率先完成了“煤改气”工程,企业的厂区环境卫生、噪音防控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业内树立了环保新标杆。

“厂区环境变好了,工人工作热情也变高了。”张伟表示,公司“技改”,除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还可以提升产品品质。在生产过程中,先进的设备促进了产品的多元化升级,天然气输送压力稳定,生产质量可控,烧制的陶瓷品胚体强度、釉面光泽度大大提高,产品更加优质。

“除了云南、贵州、重庆,现在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的客户也纷纷前来采购。”张伟说,现在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额达1.2亿元,实现了开门红,预计全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

“困难面前,责任让我继续前行。”张伟说,下一步将强化管理,实干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一步一个脚印,使公司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丹棱蓝、丹棱绿作出应有贡献。

新闻推荐

加强隐患排查 确保安全度汛

本报讯(记者彭林)进入汛期以来,丹棱县交通运输局加大公路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及时消除公路安全隐患,全力营造安全便...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