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付出 只愿孩子健康成长 情浓五月天 感恩慈母爱 见习记者 张丹梅 方青卓 文/图

眉山日报 2018-05-15 06:53 大字

王建美和她的儿子。李黄带儿子玩耍。做家政服务的罗登丽。

(受访者供图)黄秀兰为李树疏果。

【编者按】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母亲,大概是这世界上最温柔也最坚强的角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把嗷嗷待哺的婴儿养育成人,其间点点滴滴,多少辛苦劳累都化作绵绵母爱,滋润心田。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本报记者选取了丹棱县四位平凡而朴实的母亲,走近她们,倾听她们的故事,感受母爱的平凡和伟大。

初为人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

家住丹棱县仁美镇的王建美是一名“90后”,最近刚刚升级为妈妈。5月13日,是王建美过的第一个名正言顺的母亲节。望着襁褓中刚刚满月的儿子,她感受很深:“当了妈,我才真正体会到做母亲的不易。”

王建美告诉记者,怀孕初期,因为体质原因,她吃什么吐什么。好不容易熬到孕后期,又因为宝宝体重增加导致腰部酸痛,整晚无法入睡。在生产前的常规性检查中,她被查出血小板偏低,这意味着生产时可能会出现大出血。“生孩子太疼了,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幸好有妈妈一直陪在我身边,安慰我、鼓励我。”王建美说,生过孩子后,她才明白“母难日”的含义。

生儿容易养儿难。月子里,新手妈妈王建美经历了大多数妈妈产后的烦恼:宝宝一天喝多少奶、什么时间换尿不湿、为何总是哭闹不止……一系列的麻烦让王建美措手不及。为了更好更科学地把宝宝照顾好,她不得不上网查资料、跟朋友请教、报培训班、向月嫂学习……期间睡不好、吃不好、腰酸腿疼,各种劳累,日子简直是“一地鸡毛”。但只要一看到宝宝可爱的面容,初为人母的王建美就瞬间释然了。“你看他的小脸多可爱,这个小生命每天都在成长,每日都有变化,看到这些,我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我自己当了妈,更加理解和感激我的妈妈和婆婆。我希望两位妈妈都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生活。”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了生产、喂养孩子的经历,王建美更加感谢母亲,感恩母爱。

“80后”

今年31岁的李黄是丹棱县杨场镇人,原是一名建筑设计师,现在是一名全职妈妈。

因为热爱设计师的工作,她像大多数“80后”女生一样晚婚晚育。三年前,李黄备孕半年终于怀上宝宝。

“从拿到报告单到家,一路上我激动得直流泪。”李黄说,她和老公都高兴坏了,特别珍惜这个孩子。

如何养胎?谁来带?有了宝宝,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面前。为了孩子能平安出生,健康成长,同家人商量后,李黄毅然辞掉了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在每个人生阶段做该做的事,陪伴孩子、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就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

放弃工作的李黄,一心扑到育儿事业上。儿子轩轩一出生,她便开始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向父母、朋友请教怎样带好孩子,培养孩子。小到饮食起居,大到教育培训,她的育儿计划精细到位。在饮食上,她注重营养搭配;在习惯培养上,她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除了照顾好儿子的饮食起居,她还注重儿子的智力培养。在儿子一岁的时候,她特意为儿子报了早教培训班,陪他上课、和他互动,小轩轩变得越来越聪明可爱、懂礼貌,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夸她是个有耐心的好妈妈。

如今,快要两岁的轩轩,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不求他有多优秀,只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一个踏实懂事的人。”李黄如是说。

含辛茹苦 朴实方法养出博士儿

“70后”

今年46岁的罗登丽,是丹棱县仁美镇严沟村人,目前在深圳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就是这样一位从事着平凡工作的“70后”母亲,含辛茹苦地打工挣钱,用平凡朴实的道理培养出了一位博士儿子。

留守孩子、但从小自立自强,学习优秀,生活节俭,奋发努力,目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全奖直博……罗登丽的儿子黄晓熙是那种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常被其他家长称赞并当作榜样用于激励子女。

谈起培养孩子的方法,罗登丽说,他们夫妇在儿子7岁时就去深圳打拼,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从小到大,一直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给予儿子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了儿子努力学习。

“家庭条件虽不好,但他只要是买书、买文具等需要花钱的地方,我都尽量满足。”罗登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儿子从小到大在学习方面没怎么让她操心。但因为在外打工,罗登丽缺席了儿子初中和高中的全部家长会,每次都是让爷爷去开的,有次老师问起原因,儿子说他是留守儿童。每每想起这件事,罗登丽都辛酸内疚,“好在孩子高度自律自强,让四川省了不少心。”

“好的要顺其自然,坏的要及时指正。”罗登丽说:“我知道的大道理不多,但清楚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特别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都尊重儿子的决定。”罗登丽始终用最朴实的做人道理教育、激励自己的儿子。

如今,母子二人远隔重洋,沟通基本靠网络聊天工具。“两地有时差,我一般早上起来给儿子发消息,他那边正好是晚上,这样一来基本不打扰他。”罗登丽说:“他现在学业重,研究课题多,和他联系不是很频繁,一周基本保持在三次。”罗登丽和儿子的聊天内容大多是各自的生活琐事和日常关心儿子的学习和生活,当然也少不了母亲的“唠叨”——“要按时吃饭,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别怕吃苦,谦虚谨慎,加油。”“尽量别熬夜,要早睡”。如今,罗登丽更多的是期望儿子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回报家乡。

老来创业 欲为儿孙树榜样

“60后”

年届花甲,原本应过着“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可黄秀兰却是个闲不住的人,仍旧坚持在创业一线。“近年来,丹棱县大力实施水果品牌战略,趁此机会,我4年前在金龙村承包了30亩土地,因地制宜发展桃李果业。”日前,记者来到丹棱县杨场镇金龙村3组黄秀兰家中,见她精气神十足。“最近刚给果树疏完果,接下来要开始除杂草,因为果园里有小树苗,所以只能采取人工除草。”

黄秀兰小时家里贫穷,为照顾弟弟妹妹,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务农,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学习,通过看书看报看电视,自学了不少知识。如今在种植水果中,她也经常外出学习技术。“这么些年闯荡下来,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黄秀兰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一直在鼓励自己的儿孙要多学知识,“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如果学到的知识更多,在行业里将会有更大的优势。”

“勤劳吃苦,踏实肯干。”这是黄秀兰的邻居对她的评价,年纪稍大一些的邻居都对黄秀兰坚持创业的举动感到佩服。30亩果园主要由黄秀兰夫妇打理。果园劳作,照顾家人起居饮食,起早贪黑,是黄秀兰的日常。“当时承包土地,发展果业,除了想多挣钱,也想给儿孙做个奋斗榜样。”她说,奋斗永远不晚,贵在舍得拼和长久坚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年,黄秀兰果园里的桃树和李树要大量投产了,黄秀兰一年比一年富了,也带动了周边80余名妇女就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黄秀兰希望自己的儿孙以后通过丰富的学识和勤劳的双手,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新闻推荐

“丹棱桔橙”跻身 2018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本报讯(记者彭林)昨(14)日,记者从丹棱县相关部门获悉,在日前举行的“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丹棱县“丹棱桔橙”跻身2018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百强榜,位列76...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