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卿和 “管得宽”的移民创业代表

眉山日报 2018-01-01 08:11 大字

2009年8月8日,本报曾以《卿和:移民的“民间主任”》为题,报道过全国劳动模范卿和的故事。

卿和,从重庆移民到丹棱后,敢为人先自主创业,创业成功心系移民,带动当地移民一起致富。他是移民的“民间主任”,更是当地全面小康的带头人。

人物故事

2017年12月28日,记者见到卿和时,他正在帮着村民解决遇到的问题。“有事找卿和”,这样的话流传至今,卿和也数十年如一日,仍然是“管得宽”。

谈及近况,卿和说,还是老样子,在搞好自家水果种植的同时,还经常全国各地的跑。“一方面每年都有外地的朋友请我去做技术指导,帮他们种植水果;另一方面我一直在做水果销售,希望扩大丹棱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帮助果农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001年,卿和从重庆开县来到四川,落户于丹棱县丹棱镇青龙村。迁到丹棱后,他惊喜地发现该县水果种植的市场前景很好,于是萌生了发展水果种植业的念头。很快他就找到当地的种植大户,虚心求教,及时掌握了果园修枝、施药等管理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卿和的水果种植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相当不错。

富起来的卿和看到和自己同批迁移来的70多户移民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劳作方式,辛勤耕作却收入不高,他坐不住了。于是卿和每天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地走访、宣传,劝大家放弃传统的大田种植,改种果树致富。

卿和用真诚的行动打动了同乡,几年后,丹棱的三峡库区移民都种上了果树。卿和除了组织大家听县、乡邀请来的专家讲座外,还组织大家参观效益好的果园,请有经验的种植大户现场指导。对于家庭困难的农户,卿和经常无偿送穗条、苗木,在资金上也给予帮助。

为了让移民能够得到更好的技术支持,卿和组建了“三峡移民果品协会”,让果农们相互传授经验、获取信息,拓宽了致富渠道。现在,丹棱三峡库区移民种植的特色水果“不知火”“爱媛38号”卖到了上海、北京,移民种植的水果从最初的亩均年收入1000多元增加到10000多元。

“干得好的果农,年产值已经达到50多万元了。”卿和告诉记者,富起来的移民几乎家家都修了新房,开上了轿车,过上了辛福生活。

心里话

我在重庆老家就一直在做水果生意,移民到丹棱后,看到了水果经济效益前景很好,想着发动老乡们搞水果种植。通过种植水果,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等一系列措施,移民村也从一开始农业结构单一、闲散劳动力多的状态逐步走上一条村民劳动情绪高涨、村庄多元化模式发展道路。

如今,走在村里的大道上,整齐硬化的村路、宽敞的文化广场,以及每一栋漂亮的房屋,每一个角落都显示出了我们移民村的村容村貌的美丽和谐。看着眼前这幅美丽的景象,我觉得我们这些年的努力非常值。

新闻推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丹棱 27家陶瓷建材企业53条生产线 全面完成“煤改气” ——丹棱县推进“煤改气”工程综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煤改气”时,工人全力以赴。工人正在陶瓷企业生产车间忙碌。“煤改气”后,陶瓷企业生产车间干净整洁。丹棱蓝天白云的时候更多了。本报记者彭林文/图“准备,点火!”12月9日,在...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