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猪粪尿进果园 净了环境又增收 东坡区三苏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川科技报 2017-11-24 12:56 大字

[摘要]东坡区三苏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本报讯 “我那700多株果树青枝绿叶长势旺,今年每亩果子产量至少增加250公斤,每斤售价比去年高出一两元。”近日,走进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新西村一处山头上的养猪场,正在储粪池旁边忙乎的何绍成告诉笔者:“我的生猪肥料全用在果树不抛撒,生态环境变好了,经济收益也不错。”

何绍成说:“我多年从事生猪养殖,一般存栏在150头左右,年出栏也就400余头。原来修的4口沼气池,装不完猪粪尿,加上雨污混合流进沼气池。因此,平时必须三天两头用潜水泵往外抽,有时只要没抽粪水就会漫灌到附近的田沟地边,甚至还污染到不远处的金牛河,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今年东坡区加强对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有了环保意识的何绍成自己投入资金5万元,紧挨沼气池新建一口200立方米的储粪池,并将原来露天的粪槽用水泥瓦遮盖,让沼气池储不完的那部分猪粪尿都进入储粪池储存,避免了外漫到处流淌。这样不仅解决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发酵储存时间长的猪粪尿比过去随时抽排出去施用的效果还更好。因此,何绍成的果树自然生长茂盛,所产果子加生猪出栏,一年就纯赚好几十万元,几乎没有施用化肥的支出,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养殖与种果循环,肥料让果树“独吞”。新西村党支部书记朱德君高兴地对笔者说,“今年全村养猪、种果两大产业收入可突破1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可由去年的16000元增长到2万元,一年纯增收达4000元,而且杜绝养殖污染排放,生猪养殖还稳定发展,全村唯一的金牛河水清鱼游就是环境变好的见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朱德君介绍,新西村虽然处在与丹棱县接壤的丘区“死角”,但全村两大特色产业优势突出。一是当地村民有着多年的生猪养殖传统习惯,目前在全村的823户农户中,养猪户就将近占90%,存栏生猪常年稳定在1.1万头,年出栏生猪达到3万余头,存栏和出栏总量均占三苏镇的一半以上。同时,全村近年水果产业结构愈调愈优。目前,“春见”“不知火”“爱媛”等优质水果种植面积已形成6200亩的规模,也是全镇水果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村。

“猪多肥多,果园增收。但肥多也有‘头痛\’的时候。”朱德君说,随着近些年种养业“一品村”规模的形成,全村大量猪粪尿得到有效利用。但过去由于村民环保意识欠缺,相应也存在着养殖污染问题,有的粪肥处理设施不齐备;有的沼气池满了没有及时处理;有的沼气池容量偏小粪肥装不了;有的建有沼气池没有很好使用;有的池子外粪槽雨污不分,一下雨猪粪尿就随雨水往沼气池流;有的任其储粪池漫灌。造成周边环境污染,给果园注入了难闻之气,影响了当地水果的市场声誉。

决不能让增加收入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今年以来,新西村抓住东坡区开展养殖环境治理的契机,集中对村民进行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家找准养殖污染源头的突出问题,采取不同整改措施,全面推进源头治理。截至目前,全村今年共新建沼液储备池35口,新建沼气池9口,使沼气池总数达到875口,不仅增加了粪肥储存容量,还通过实行雨污分离,避免雨水往粪池混流,提高沼气池使用效率,确保了猪粪尿全部进池,腐熟发酵后全施用于果树,避免了漫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既稳定了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又还了山村果园一片清香,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新西村12组养殖户殷丽君说:“今年7月养殖环境整治开始,在镇、村干部指导下,我自投资金3万元,新建了一口50立方米的沼液储存池,采取雨污分离,使分流的猪粪尿全部进池,再也没有漫流污染现象,全施用于6亩‘不知火\’果树,今年仅增加产量部分就可以把修池的本钱赚回来,整个收入就更不用说。”

(陶广汉 王朝章 本报记者 苏文保)

新闻推荐

抓好贯彻落实 推动跨越发展

本报讯(记者彭林)11月14日,丹棱县召开专题学习会议,深入学习市委书记慕新海在眉山建区设市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号召全县上下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座谈会精神相结合,深刻领会,学深悟透,不折不扣...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