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垃圾桶减负 环保行动再加码
□本报记者 吴平
10月30日,丹棱县双桥镇小学657名学生渐次放学返家,校园地面却几乎看不到垃圾纸屑。双桥镇小学校长陈军说:“这学期开始,零食严禁进校园,垃圾数量减少很多,加上分类回收,校园环境变得优良了。同时,学生们还有意识开展了变废为宝的活动,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不少。”
分类之后 垃圾减量3/4
在五年级教室,记者看到班里有两个大塑料桶,其中一个放可回收的牛奶盒、作业本等垃圾,另一个放餐巾纸、面巾纸以及被污染不可回收的垃圾。少先队辅导员潘丽娜介绍,学校从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最初学生的卫生习惯很不容易纠正,需要老师反复不断提醒,但过了最初的阶段,就走上良性轨道了。
农村垃圾治理一直有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维持难的“四难”问题,近年来丹棱县以 “政府兜底建基础设施+村民自治+市场运作”模式,积极破解“四难”。丹棱县龙鹄村的垃圾治理模式,很早以前还被中央电视台予以报道。对于学校来说,更应该使校园环境的打造不输农村。陈军介绍,而现实是,该校学生人数多,每人拿进来一颗糖,糖纸就可能丢得到处都是。
从本学期开始,学校严禁学生带零食进校园,早饭来不及吃的话,就到食堂吃,上午10:30还有牛奶加餐,这样既不会让学生饿着上课,但也坚决执行了纪律。以前,学校两个大垃圾桶,每天都装得满满的,现在每天只能装半桶的量。可回收垃圾变卖的钱,可供各班开展活动、购买图书等使用。
厨余垃圾 养殖场做饲料
双桥镇几乎所有适龄小学生都集中在该校就读,午饭也在学校吃。没有食堂,学生都是在教室吃饭,吃过之后到水池清洗餐具,剩菜剩饭也倾倒到回收桶里。
以前回收桶的剩饭菜就倾倒在阴沟或其他地方,对环境污染较大。“后来我们联系了当地一个养猪的业主,每学期交给学校300元,他就可以把厨余垃圾收走,每天下午定时来收,这样既减少他的养殖成本,又帮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陈军介绍,再有一类垃圾就是枯枝落叶,花池附近的就堆在里面自然堆肥;操场上的则进入垃圾桶。
垃圾分类是环境教育的一个很好切口,在学校切实可行且易行,因为学校原本就是塑造习惯、灌输意识、养成行为和责任感的地方。此外,每学期学校还会组织师生去附近的绵远水库、老峨山等地进行2-3小时的徒步,在过程中捡拾垃圾、了解水资源保护等环境知识。
采访后记
为之则易 不为则难
为了完成 《先锋小学的绿色实践》系列报道,记者走访了双桥镇小学、洪安镇小学、狮王小学,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垃圾分类有的是有项目支持,有的是自力更生,有的是建堆肥池,有的是卖给养殖场,有的是以学校为统筹建“绿色银行”,有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直接出售给回收商贩,在操作上可繁可简,可结合生态校园来做整体打造,也可专注一项做到透彻,可以向社区延伸扩展……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其垃圾减量的效果都是立竿见影的。
虽然方法多样,效果也不错,但实际着手做垃圾分类的学校却凤毛麟角。虽然不少地方教育局都下发过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等,但非强制性要求,对学校的约束力便不大。
陈军介绍,丹棱是“清代四川三才子”之一彭端淑的故乡,他的名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激励着一代代人;垃圾分类、环境保护亦同此理。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沈春妹记者常坚)近日,丹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红兵在仁美镇光明村向近百名村民和党员述职,同时现场了解了群众诉求,并为该村未来发展“号脉”把关。据悉,当天是丹棱县、乡人大代表...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