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回头看” 巩固成效促奔康系列报道⑤ 基础承载全面奔康 夯实发展之基 本报记者 林茂春 文/图
奔康大道助力奔康。三合村集中供水站。
【导语】
坚持基础先行,夯实发展之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丹棱县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规划建设一条大道、实施“路水电讯”四大工程、开展全域土地整理……多措并举不断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实现了全县所有乡镇直通二级以上公路,公路等级、密度是全省最好的县之一;新建蓄水池682口、泵站24座,解决全部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了村村通宽带……丹棱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景更美。
今年,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丹棱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致力于全面提升农村路、水、电、视、讯等基础设施;奔康大道全线建成通车;全县所有村民小组主干道实现硬化,扩大生产便道覆盖面;所有行政村全部实行集中供水,低压线路改造全部完成,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有条件的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和污水有效处理;鼓励农民增加沼气的使用,有条件的村基本完成厕所改造任务。
交通先行
奔康大道助力奔康
今年6月22日,奔康大道全线贯通,这对全县人民尤其是张场镇原9个省、市贫困村村民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我们山上也能修上这么好的路。”家住奔康大道旁的三合村村民刘大爷激动地说。这也是丹棱西北部山区长期以来囿于交通不便的3024户10952名群众的心声。“路通了,脱贫致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村民们纷纷感慨。
奔康大道如蜿蜒的巨龙般横卧在丹棱西北部山区,串联起了沿途的产业和旅游资源,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希望。据了解,奔康大道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路基宽6.5米,沥青路面宽6米,全长34.2公里,总投资达1.58亿元,连接了丹棱县万年村、三合村、岐山村、廖店村4个省定贫困村和大木河村、金花村、玉柱村、金峡村、峨山村5个市级贫困村,是贯通丹棱西北部山区的脱贫大道、产业大道、旅游大道、物流大道,对促进张场镇乃至全县经济加速发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山上猕猴桃、山下茶叶。对岐山村村民来说,奔康大道打通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障碍。脱贫攻坚期间,岐山村4组村民陈明友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扶下,发展了10亩猕猴桃。今年猕猴桃大丰收,奔康大道也修好了,各地客商前来收购,陈明友的猕猴桃卖了一个好价钱。“有奔头、有干劲!”他高兴地说。目前,该村茶叶改良面积达2200亩,猕猴桃500亩,脆红李500亩,户均经济作物达12亩。“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真不假,现在路修好了,销售问题解决了,就有胆子大规模发展产业了。”该村第一书记蒋天勇说。
廖店村的茶农们对奔康大道的全面通车也是感慨不已。“茶叶能够更方便地卖到名山去,今年收入比去年翻一番。”廖店村2组茶农陈玉芳激动地说。据了解,过去,由于廖店村到玉柱村3公里的断头路,廖店村的茶农要绕2个小时的路才能到王场,以更好的价钱卖茶叶,现在奔康大道打通了这条断头路,原本2个小时的路程只要15分钟。“采茶时间能延长3个月,预计每亩茶叶能增收500到800元。”陈玉芳高兴地说,她家的茶园就在奔康大道旁,今年的收入十分可观。
全面奔康,基础承载,连片开发,交通先行。丹棱县按照“产业发展到哪儿,基础设施就跟进到哪儿”的要求,坚持基础先行,夯实发展之基,改善产业发展条件,打通生产与销售之间的障碍。以奔康大道为龙头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围绕脱贫攻坚大力实施道路“村村通”工程,建设贯通西部山区、连接9个省市贫困村,集产业、物流、旅游于一体的奔康大道,使西部山区融入全县交通大环线、发展大格局。“奔康大道是基础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道路的修建不仅带动了沿线群众增收致富,使沿线村成功脱贫,也将张场镇特有的自然资源融入了全县全域乡村公园大开发、大发展环境中,对促进整个张场镇乃至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全饮水
多措并举提升成效
今年3月底,双桥镇团林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全面竣工,困扰该村山区1、2、3组201户694名村民多年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水,我们用水更加方便、放心了。”该村1组村民张德宗笑称。
据了解,该村1、2、3组因位于偏远山区,距离主要道路较远、居住较为分散等,一直没有通自来水。村民靠下雨蓄水的“凼凼水”满足生活用水需要,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去年10月,为了彻底解决山区老百姓安全饮水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引领下,该村启动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历时6个月修建起了1个集中供水站、1个高位蓄水池,铺设管道12000余米,让老百姓喝上了安全、放心的水。
张场镇三合村位于丹棱总岗山脉地区,曾经是该县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吃水基本靠天。”当地村民汪时全说,三合村1组、2组通了自来水,但3、4、5组由于太偏远,通自来水一直是个难题。雨水时节,村民们便到山间找水,用蓄水池把水蓄起来,省着用,“虽然不至于没水喝,但水质安全却无法保证。”
去年年底,这种境况终于得到了改善,总投资120.06万元的三合村集中供水站建成并试运行,今年6月,供水站正式运行,该村3、4、5组62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山区群众从以前的有水喝提升至有稳定、安全、足量、保质的水可喝。
据了解,近年来,丹棱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采取集中供水与联户供水、分散供水相结合,集中管理与用户协会、农户自管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出资兴建的办法,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规模集中供水站11个,小型单村集中供水工程7处,联户和分散供水工程6500处,全县自来水通村率100%,通社率达95%,通户率达90%,全县7个乡镇71个村(社区)、乡镇学校、乡镇场镇12万余人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基础扶贫,夯实脱贫致富根基。据了解,除了解决交通、安全饮水问题之外,丹棱还围绕贫困村安全饮用水实施“小农水”工程,投入1686万元,在省、市贫困村整治山坪塘54座,新建蓄水池682口,整治渠道44.5公里,新建和改造泵站24座,解决安全饮水和生产用水问题;以贫困区域为重点,实施“点亮山区”工程,投入1.3亿元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变搬迁安置点为产业服务点,依托村级阵地、“1+6”公共服务中心和产业基地建设集中安置点,搬迁安置生产生活不便、发展乏力的贫困群众,配套发展第三产业,既解决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安置问题,又增强村级阵地的人气和活力,增加产业基地劳动力,为搬迁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多措并举,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陶广汉冯曦张开磊记者常坚)“我原来建的沼气池容量小,多余的猪粪尿只好往外排,给村里造成了污染。现在好了,猪粪尿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处理,不仅成为无害化有机肥料,还不会对环境造成...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