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实施畜禽污染“三二一”治理 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丹棱县建设生态文明家园系列报道⑦
丹棱乡村美如画。村民正在修建沼气池。
本报记者 彭林 文/图
近年来,丹棱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市部署,始终围绕“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探索并全域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三二一”模式,有效推进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了全域生态环境。
建好“三池” 改善农村环境
丹棱县仁美镇小桥村村民朱忠付,是当地的养殖大户之一,目前养殖了400多头猪。每天上午,他要把干湿分离后的干猪粪挑到离家不远的干粪池,由专业服务队定时来运走。粪便进入干粪池、尿液流入沼气池……走进朱忠付的养猪场,只见猪圈干燥整洁有序,场内几乎没有什么异味,猪粪、尿液处理均实现了“流水线”作业。
朱忠付说,以前规模饲养产生的粪污量大,处理设施容量不够,大部分粪污直接排放到沟、河里,造成了“下雨一整天,臭气熏满天”的尴尬局面。后来按照县上的要求,建起了沼气池等设施。“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做饭、烧水,给猪舍保温等;沼液可作为果树的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有效保护了土壤环境。”朱忠付说。
朱忠付口中提到的“干湿分离”,正是丹棱县将现代畜牧业区域布局与种植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并全域推广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三二一”模式,其中,“三”指建好沼气池、干粪池、沼液收集池;“二”指二次减量,第一次是雨污分离,第二次是对畜禽粪便采取干湿分离,沼液用于农作物种植,干粪和多余的沼液由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转运;“一”是指建立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通过市场机制负责所在乡镇干粪和多余沼液的转运,杜绝畜禽养殖污染。
从2015年年初开始至今,该县财政已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大型沼液收集池10口、沼气池3200余口、干粪池1600余口,成立沼肥运输合作社10个,组建服务队10支,配备沼肥运输专用车15台,覆盖全县80%以上的畜禽养殖户,有效解决了养殖面源污染的问题。
变废为宝 种养循环前景好
“合作社成立以来,队伍不断壮大,从刚开始的1台车到现在总共有15台储粪车。”丹棱县仁美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可学说,现在养殖户储粪池的尿液或者粪便满了,就会打来电话,服务队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
每天,黎可学和团队人员都会从养殖户那里把粪污运到种植户的果园里作为肥料,或者倒入乡镇沼液集中收集池里、种植户果园里的储液池里进行发酵。由于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县财政每年给予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10万元的补贴,合作社与乡镇签订承包协议,负责所在乡镇干粪和多余沼液的收集转运。今年以来,合作社直接为养殖户转运沼液到乡镇沼液集中收集池300多吨。
“有了服务队,畜禽粪便再也没有乱排放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仁美镇小桥村8组一祝姓村民说,用发酵后的粪污灌溉果树,改善了土壤结构,土壤变得蓬松,果树长得粗壮,水果产量高、品质高,低成本高收入,这样的种养循环模式前景很好。
通过实施该模式,丹棱实现了“猪—沼—肥—果(种)”农牧互动,果农因此减少化肥施用51%,水果产量提高30%,既助推了产业融合发展,又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同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农产品附加值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改善了土壤肥力和人居环境;实现了“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绿色发展。
模式提升 助农增产增收
丹棱县“三二一”模式推广运行后,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种植业施肥具有季节性,不施肥的季节沼液收集池满了怎么办?
为此,丹棱县积极思考研究,针对部分规模养殖户畜禽饲养量大和种植业季节性用肥的实际,积极指导养殖户在周边种植用地内建设田间池储存沼液,实现沼液淡储旺用,由原来的“三二一”模式升华提升为“三二一一”模式,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助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养殖规模大了,收集池很快就会装满粪污,如果粪污外溢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丹棱镇红石村3组村民刘旭权说,如今在县上的帮助下,问题得到了解决,“政府鼓励我们修建田间池,这不仅增加了储备容量,还方便了我们进行田间灌溉,真是一举多得。”
“畜禽养殖污染‘三二一一\’治理模式减轻了养殖业主的粪便处理压力,减少了偷排、直排、漏排现象,提高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改善了土壤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该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三二一一”治理模式的宣传、建设、使用、服务等工作,以提高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养殖业主的监管力度,力争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
新闻推荐
眉山市民力荐东坡区三苏湖三苏湖。“作为苏东坡的老乡,我要推荐眉山的三苏湖,那里是苏东坡出生、读书的地方”。8月23日,眉山市民李旭骄傲地说。三苏湖,位于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因“三苏”而...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