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闪电定位仪“数”雷声,泸州市气象部门揭秘: 昨日5个多小时打雷986次

泸州日报 2022-03-16 10:01 大字

□ 本报记者 简放鹏

3月14日10时至15时10分,泸州市的雷电云地闪击共发生986次。有市民疑惑:“这么多次,不会是观测人员看着天空,掰着手指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吧?”

后来市气象部门揭秘,这是雷电监测系统采用定位仪捕捉电磁波,即闪电定位仪记录闪电数据,通过计数统计出来的。

如今,泸州市在纳溪区、叙永县分别各有一台这样的闪电定位仪。

微缩版的“路灯”

在叙永县地面气象观测站里,一台高约1.5米的米白色圆柱形仪器“站”在测场草坪上,顶部有个罩子,看起来有点像缩小的“路灯”。

“它就是闪电定位仪。”叙永县气象局局长周祥华说。

据周祥华介绍,闪电定位仪与大气电场仪等,一起组成了三维雷电监测网。闪电定位仪有正交天线、传感器等部件,每当闪电发生时,这种仪器会自动判断,如果确属监测范围的闪电,会对其定位、测量强度,并记录下来,随着时间推移,数据逐渐累积。闪电定位仪能实时监测闪电发生情况,而大气电场仪可以通过分析一定范围内的电场强度,来判断是否有发生强雷电的可能性。

“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运算处理后,得知具体位置和强度,能精确定位出闪电位置。这个仪器也有误差,不会百分之百精确,误差只要在允许范围内就行。” 周祥华说。

过去是目测耳听

纳溪区气象台副台长陈绍炳告诉记者,以前,当地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对雷电的观测,多是通过目测耳听来确定。

“最恼火的是观察雷电的方位。有一次,电闪雷鸣的,我打起雨伞到室外察看雷电的方位,手接触伞柄发麻了,像是触电的感觉,差点把雨伞都甩了。” 纳溪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好了,采用雷电监测系统替代人工观测,就安全方便多了。”纳溪区气象局一位工作人员接话说。

泸州市拥有两台闪电定位仪

目前,泸州市拥有两台闪电定位仪,先后安装在纳溪区、叙永县。

至于建在纳溪区的原因,市气象局负责人认为,除了是因为纳溪区经常发生雷击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纳溪区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加之地处泸州北面偏向城区中心位置,这样正好符合闪电定位仪的监测直径200公里覆盖范围,可以监测更多的区县。按照这种经度纬度布设,监测效果更好。

去年,泸州市在叙永县新添了一台闪电定位仪,除了可以测出叙永县全县打雷次数外,还可以测出全市的打雷次数。

泸州市是雷击灾害频繁发生地区

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相对于干旱、冰雹、暴雨等气象灾害,雷击灾害常常在泸州市大范围发生。每年3月至9月是雷暴期,其中6月至8月雷电最频繁。

据了解,雷击灾害是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泸州市又是雷击灾害频繁发生地区。2005年至2008年,全市因雷击灾害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引起火灾或者爆炸6起,直接经济损失435万元。

市气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雷击灾害已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泸州市添置了雷电监测系统,有助于泸州市提升对雷电的预警预防能力。

新闻推荐

九年关爱 一路生花

◎冯双红沈小容,孤儿,家住叙永县江门镇高家村。2008年,年仅10岁的沈小容家里突发大火,火灾不但带走了她的奶奶,也让她全身烧伤...

叙永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叙永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