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红砂石崖壁上凿出200多尊造像 探寻叙永县清凉洞摩崖石刻群

川江都市报 2021-12-04 00:40 大字

悬崖上的洞窟里隐藏着的石刻造像

五彩斑斓的摩崖石刻

清凉洞石刻佛像

泸州市叙永县马岭镇平青村七组大山里,陡峭的山崖上有一处约250平方米的丹霞地貌红砂石崖壁,上面凿刻有42个龛位、222尊佛像……这些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线条流畅、造型生动的造像,就是建于500年前的清凉洞摩崖石刻群。

作为川南地区难得一见的明代典型石窟式摩崖造像代表,清凉洞摩崖石刻群已于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叙永县继春秋祠之后的第二个“国宝”级单位。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隐藏在深山里的摩崖造像

位于叙永县城北面马岭镇的平青村七组,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作鹤盘山的大山。蜿蜒的峡谷隐藏在大山中,到处树木葱茏,风光旖旎。穿行在林间道路上,随时都能看到与恐龙同时代的桫椤树。

清凉洞坐落在风景如画的鹤盘山半山腰悬崖上,顺着南面石阶上山,就可以进入摩崖石刻所在的洞窟。若是继续往北,则是鹤盘山深谷地带。

清凉洞与其说是洞,其实更像一处石窟。因其造型为天然半环形崖壁,整体呈洞窟状;加上顶部有水滴落下,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十分凉爽,故当地人把这个洞窟唤作“清凉洞”。

进入洞窟不难发现,崖壁石头为红砂石质,洞口外面则是红色土壤,这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为进行大规模石刻奠定了基础。

看着这些顺着山势雕刻在陡峭崖壁上的石刻群,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刘新称,这是明代典型的石窟式丹霞地貌摩岩造像。

五百年前雕刻的佛像群

走近清凉洞,门外还能看到一块残存的石碑。依稀可见的碑文刻着“四川都司泸州卫……正德九年五月初一……正德十二年二月吉旦”等内容。不难推断出,清凉洞摩崖造像刻于明朝正德年间。而洞窟下方,还有一面山墙,山墙上镶嵌着一道高约两米、宽1米多的山门。

进入洞窟内,摩崖造像群分布在长50米,宽4-5米,距地面1米的红砂石质崖壁上。从东向西共有42个龛位,每个龛位均呈拱形,横向排列。在这42龛位里面,一共雕刻了222尊佛像。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9-31号主龛,里面只有3尊坐式佛像。龛高2.5米、宽1.55米、深0.4米;佛像高1.3米、肩宽0.6米。其余龛位分别雕刻着2个、3个到20多个不等的佛像。其中,17号为最小龛,只有10厘米的高度,宽仅7厘米。

石刻群所有造像均采用深浮雕工艺,刻工精细,线条流畅,造型生动,错落有致,为川南罕见的大型石窟雕刻。虽已经历500多年风霜洗礼,但是经过文物管理部门专家近些年来的不断维护,如今仍旧栩栩如生。

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凉洞摩崖造像群刻于1514年,共有造像222尊,其中造像群中间三尊为主佛。右边的三尊单独佛像,一尊是接引佛,第二尊就是当年在这里主持雕刻的僧人,名叫慧贤。还有一尊最小的佛像,则是慧贤的弟子“小沙弥”。

“经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考证和鉴定,清凉洞摩崖造像群采用了高浮雕及圆雕手法,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刘新说,该造像群也是叙永县摩崖造像中价值极高,在川渝滇黔地区都极为罕见的造像群。

极具研究价值的石刻造像

当年寺庙里的僧人为何会选择在叙永的大山里凿出如此规模宏大的造像呢?在刘新看来,清凉洞石刻群的的建成和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叙永县地处川滇黔交界,从贵州、云南方向延伸过来的喀斯特地貌到叙永后,就和叙永、赤水方向的丹霞地貌融合了。从叙永往南走,所有的石质就变成了石灰岩,那样的山体就不再适合雕刻造像。”刘新说,因此,叙永清凉洞的摩崖石刻,就成为了川渝往南方向的最后一处摩崖造像群。

“通过对摩崖石刻群的研究,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的民间匠人雕刻艺术水平高超。还能透过造像群,回望500多年前叙永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生态现状。”刘新认为,这批造像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为保护好这处极具研究价值石刻文物,使其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今年以来,叙永县协同马岭镇政府再次邀请文物保护专家对清凉洞摩崖造像群进行研究和保护。同时,将根据保护情况从文旅角度加以开发利用,从而让川南地区这处鲜为人知的精美石刻群为更多外地游客所知晓。

新闻推荐

泸州叙永:“巡”回迟到三年的分红

华西都市报讯(刘传福蒋丽利记者曹笑)记者11月9日获悉,泸州叙永县委巡察组,帮群众“巡”回了三年前就该到手的分红。...

叙永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叙永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