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代表团省人大代表热议“农业多贡献” 农村发展大有可为

泸州日报 2020-05-12 10:30 大字

□ 本报记者 朱虹 罗森波 成都报道

5月11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泸州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继续就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省法院工作报告和省检察院工作报告谈感受、提建议。不少代表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乡村振兴的元素展开热议,尤其报告写明今年让“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更是让代表们看到了农村发展大有可为的前景。

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及的“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让省人大代表、纳溪区杉树湾生态禽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古帮泽眼前一亮。他有着多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熟悉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对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深入的思考。今年,他的建议是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安排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项目,只要适合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施的,应当优先安排给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施。各级财政应不断提高专门安排给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农业项目资金占比,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多渠道的信贷资金支持和农业保险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

在省人大代表、叙永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月看来,小农户抱团能够成为大基地。她建议,加大对农村就业和创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她举例说,叙永县一户贫困户加入养鸡专业合作社后,5个半月毛收入达到9975元,对这个家庭来说,从来没在这么短时间得到如此丰厚的收入。她认为,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可实现一举三得,既能化解疫情带来的影响,又能确保脱贫质量,还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者能够实现有机衔接。

省人大代表、叙永摩尼新苗实验学校校长李修会认为,“文化”也能在短时间内“变现”成经济效益。新苗实验学校连续两年协助当地政府策划组织举办了摩尼镇“民族文化风情节暨农产品展销会”。去年,为期3天的风情节吸引了10多万人参与,活动现场直播点击量达70多万,为当地群众创收2000多万元。她建议,要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壮大乡村文化产业。

“农业多贡献”,在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的同时还得补上设施“短板”。省人大代表、纳溪区信访局局长彭仲芳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型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部分水利工程尤其是石河堰、管道、泵站和蓄水池出现无人管理、维护困难局面。她说,小型水利工程是水源工程到田间地头的最后环节,在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她建议,将小型水利工程更新改造,纳入水利薄弱环节整治规划;落实省级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专项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大推进农业水下综合改革补助力度,逐步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长效机制,打通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让解渴之水流到田间地头。

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乡村振兴中绕不开的一道坎。

省人大代表、江阳区分水岭镇观音阁村党支部书记刘家琴和省人大代表、泸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股股长葛世平都关注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这个问题。

刘家琴说,通过这些年的反复宣传,大多数老百姓能够做到禁烧秸秆,但出现了随地丢弃秸秆现象,“高粱秆、豆秆这类很难降解的秸秆满地都是,对地表水质和地表土壤反而形成污染,净化了空气却污染了土地。”葛世平认为,这是因为在推行秸秆禁烧上“堵”的办法多,而“疏”的办法少。乡镇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增加了工作量和行政成本。“农作物秸秆是可再生生物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建议政府在资金、项目上进行安排,加大开发力度,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引进相关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新闻推荐

泸州老窖集团获“中国红十字奉献奖章”

◎何雪松近日,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中国红十字奉献奖章”。近年来,泸州老窖集团积极响应中央...

叙永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叙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