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养鸡大王的“心灵“鸡汤 这一天,我等了20年

泸州日报 2019-12-26 11:20 大字

□ 本报记者 吴良春

12月7日,叙永县后山镇天元村金明乌鸡专合社理事长陈登平真高兴。中午时分,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已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峰岩乌骨鸡”商标注册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这一天,我足足等了20年。”陈登平在朋友圈留言后,激起了他无尽的回忆。

曲折!

掌握技术赢得“鸡”遇

2003年,29岁的陈登平结束南方养殖场打工之路回到家乡。此时,他已是养殖能手,在南方养殖场时还被老板提拔为业务主管。

“打工不是我所希望的,我还是喜欢创业,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陈登平说。

天元村是贫困村。辞职返乡后,陈登平用打工积攒的近2万元,买了1500只鸡苗,开始了创业之路。

年少无畏。买来的鸡苗防疫不过关,加上设施简陋、鸡价下跌等影响,让陈登平血本无归。这一次养殖经历给了他当头一棒。

后山镇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专程到陈登平家中调研,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了陈登平一把。

创业又站在了全新的起点。陈登平频繁到邻近乡镇蹲点考察,他发现,峰岩乌骨鸡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品种,是叙永山区苗家人独有而散养的鸡种。如果能够把这一品种保护好、发展好,将有巨大市场。陈登平深知,当时广泛饲养的黄毛肉鸡,除了产量外,潜力和优势都不大。

机遇摆在面前。

在苗乡历经6个多月的精心挑选,陈登平一共带回来300多只优良峰岩乌骨鸡。历经潜心研究、封闭选育、科学饲养,他掌握了养殖乌骨鸡的整套方法。

然而,保种选育充满挑战和风险,不仅过程漫长,而且短期没有回报。从2008年到2013年,他陆续投入20多万元,除了能看到鸡棚和1000多只乌骨鸡苗外,几乎陷入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的窘境。

干啥不好,非要养鸡?那段时间,执着的陈登平默默承受着家人的不理解。然而技术上的成功,却增添了他的底气,也为他带来了真正的“鸡”遇。

2013年,邻近乡镇的养殖户成功申报乌蒙山连片乌骨鸡养殖项目。由于陈登平利用人工受精成功孵化乌骨鸡苗,并出售了6万只鸡苗,共获得160万元项目资金。这成为了陈登平个人事业的转折点。

全力!

坚守主业做大市场

有了资金,再加上市场行情回暖,陈登平投入大部分“身家”,建起了规范的养殖场,并把600亩桂花林作为散养场地。树林是乌骨鸡们的天然“健身房”和“伙食团”,再加以玉米等杂粮喂养,这使他的乌骨鸡肉质结实,成为县域的地方特产。乌骨鸡煮食后,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

市场的青睐使产业链得以拉伸。2014年,重庆百日膳养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抛来橄榄枝,公司与陈登平合作,利用优质的乌骨鸡研制开发乌鸡汤,产品定位高端,主要销往一线大城市和港澳台等地区。

2019年12月,该公司利用乌鸡汤坚守品质、做大市场的同时,又研发出适合电商平台的乌鸡汤快消新品。目前,该新品已经过电商京东严苛的各项检验,正积极备货,计划于明年3月8日上线销售。

立足养鸡主业,2019年,陈登平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成为远近小有名气的养鸡大王。此外,他还通过市上选拔比赛,成功晋级全省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他于12月12日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决赛,为“峰岩乌骨鸡”扬名。

历年来,陈登平造福乡里,善举不断:目前养殖场聘请有4名贫困村民工作、鸡苗长期优惠销售甚至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今年扶贫日捐款5万元、计划在2020年春节用2万元慰问村里的贫困户……

不安分的心,驱动着陈登平在创业路上奔跑。

新闻推荐

实施交通大会战 宜宾1-11月完成投资174亿元

本报讯(胥思伟)近日,笔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宜宾市持续推进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取得实效。今年1—11月,完成投资174亿元,占目标...

叙永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叙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