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南调 解麻城之“渴”

泸州日报 2019-12-20 09:02 大字

■川江都市报记者 罗荣

翻完晒在场坝里的玉米,郭庆芬放下铁锹,准备洗手。临近中午,该煮饭了。

拧开坝子边的水龙头,两滴水珠嗒嗒坠下,“哦嚯,又停了”。水龙头下方有个大塑料桶,装了大半桶水,桶底有不少灰黑的沉淀物。郭庆芬看也没看,转身返屋。打好米,端到厨房,她又把手伸向崭新的水龙头,一边说“这个水,清凉,不得干”。

担水

七旬老太挑桶上阵

郭庆芬快满76岁,这是她搬到叙永县麻城镇麻城村的第三个年头,“帮娃儿些看家”。住的时间不长,但郭庆芬深感吃水之“苦”。

“时不时会停水。”郭庆芬在家喂了猪,煮猪食得要不少水。停水的时候,郭庆芬就不得不去水井挑水。桶是小桶,一桶水30斤左右,一担就是60斤。每次用水,郭庆芬要来回跑四趟,一路上,两个肩膀不断互换。苏恩群也挑水。仗着年轻,她一次要挑百来斤。相较于水的重量,让苏恩群恼火的是冬天。麻城冬季气候寒冷,路面有时会结冰。一旦摔跤,就是桶翻水洒,衣服也湿了。

遇到挑水的人多,井里的水往往“流不赢”,很快见底。桶够不着的时候,村里人就在水瓢手柄上接长竹竿,一瓢一瓢舀上来。这样花费的时间相当长。

夏冬季节,水源枯竭的时候,还会出现场镇用水“计划供应”,以及村民们到各山头寻找山泉水的景况。

除了缺水,水质也是个问题。尽管符合国家安全饮用水标准,但因麻城属于喀斯特地貌,用这里地下浸出来的水烧锅,锅底很快会结厚厚一层水垢。

每次烧锅后,苏恩群都要用钢丝球刷锅,“如果不刷,时间长一点,就刷不干净了”。郭庆芬形容到,“一两天不刷锅,烧水的时候,锅里面就嘭嘭响。”那是水垢被烧裂炸开的声音。

找水

寻遍麻城每个角落

麻城镇境内无一条主要河流,水资源极其匮乏。场镇饮水,大多靠汲取地下水。前些年,麻城的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平均每年降数十厘米。

2016年,麻城镇召开党委会,获得充沛而安全的水源,成为主要议题。此后,镇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李明甫为组长,镇长周牧、人大主席团主席杨剑、副镇长吴兴隆为副组长的工作组。他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寻找水源。但水源地的寻找,并非仅仅“有水”那么简单,不仅要检测水质,还要考虑水源地的地形因素。用李明甫的话来说,为了找到合适的水源,“麻城境内每一寸土地,几乎都留下了工作组的脚印”。

麻城镇是一个高海拔乡镇,海拔在800到1400多米,地形北高南低。麻城场镇所处之处,基本就是海拔最高处。

南边,水源地的寻找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单是一个增压送水的问题,就是横亘在饮水工程前面,一个几乎无法翻越的“大山”。扩大搜寻半径,在麻城周边乡镇,工作组仍未能找到“充沛而优质”的水源。

目光,只能向北。

北面,是古蔺县箭竹苗族乡,也是杨剑的老家。听人说,箭竹有股“好水”,杨剑带着工作组立即驱车向北。在箭竹苗族乡大雄村一个叫做福音堂的地方,一股活水汩汩而流。经监测,这处水源地日出水量可达800立方米,水质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而且优良。一旦饮水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受惠的将会是麻城场镇及周边部分村组上万人。(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乌蒙山区脱贫户的“特别礼物”

□新华社记者陈天湖谢佼12月5日清晨,长江岸边薄雾散去。四川省合江县城一所旧房子里,过90岁生日的老党员胡茂杰穿...

叙永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叙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