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委员建言献策都说了啥?
□本报记者朱虹
深深植根每一寸土地,细细聆听每一个声音,将履职的足迹融入泸州高质量发展的进程。2018年,市政协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智慧谋事、智力干事,为促进泸州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彰显新作为。全体委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献计出力,在尽心履职路上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在昨(7)日举行的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分享了16个精彩提案。这些提案紧扣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涉及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发展、健康产业发展、竹产业发展等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报对大会精彩发言进行了整理、提炼。
争取更多“泸字号”品牌产品进入“川字号”名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建泸州市委、民革泸州市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泸州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建议注重规划引领,依据分区域定位、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三分”原则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立足不同区域特色和基础优势,抓紧推进特色小镇打造。
把握市场需求,瞄准产业坚持两手抓。围绕“八大特色农业”,大力引进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农产品市场需求和应用拓展的专题研究,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抓好产业园区、基地、品牌建设;着力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发展的主导产业,形成既有一定规模集中度、又有明显区域差异性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对泸州传统品牌的保护与打造,通过大力扶持扩大生产规模、改造提升工艺、注重传承人培育等措施,擦亮合江荔枝、张坝桂圆等知名“泸字号”品牌,积极争取更多产品进入“川字号”名录。
探索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共享制度,持续推进承包地整合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振兴领域。加快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各类农村资源合理有序有效流转,推进“空心村”二次创业。
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 引导民间资金加大投入
市工商联
推动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泸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出台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文创”“农业+电商”等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落实财政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加大投入,对土地流转租金、农产品品种改良、电商等方面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并对农业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品牌创建给予奖励。建议市上设立民营企业信贷基金、信贷贴息补助基金,加大对民营企业投资农业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
加强金融信贷支持。探索建立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开发民营企业专项农贷资金产品,落实好民营企业应急转贷、农业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政策和财经互动奖补政策。
落实建设用地政策,每年统筹安排解决农业基地配套实施用地。落实农业保险政策,积极争取将全市特色农产品列入农业保险范畴,将农业基地因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发生的风险纳入保险范围。
围绕重点产业引导在泸高校建优势专业
关键词 人才支撑
九三学社泸州市委
在科技人才培育储备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引进科技人才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现有《泸州市酒城科技英才培育补助办法(试行)》的基础上,新增高层次科技人才专项资金;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定,推行市场化人才引进模式;要加强基础人才培养集聚,畅通引进培育渠道,与高校、研究院所广泛开展战略合作,以泸州市未来重点发展的酿酒、电子、航空、机械等产业为重点,引导在泸高校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鼓励企业通过与高校开展科技项目合作、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形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的科技人才教育基地。
完善科技人才发展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强化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持续性政策扶持。对部分持有可转化专利、技术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允许其在企业及体制内双向流动,大力支持驻泸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兼职,明确对成功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个人及团队的奖励标准。大胆培养和重用本土优秀科技人才,成立离退休专家顾问团队为白酒、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献计出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建立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库”,实行驻点引智、上门招才和一事一议等服务内容,并加入个人电子诚信档案。
关键词 民生改善
农村学校资源委托式办学开起“四点半课堂”
江阳区政协
“四点半课堂”应该更多体现公益性,建议建立市、区联动模式,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相关部门划拨的补助经费,统筹用于课后服务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减少或减免“四点半课堂”项目的相关税费,并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支出等。
建议教育部门及运行的公司主体要建立开课许可制度、监管考评机制,将“课后服务”作为督学常规督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对家长、学生及老师进行回访。
学校要借力社会资源,探索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可针对性提供多种套餐服务。对师资有限的农村学校,要敞开大门、寻求资源委托式办学,把各大协会、青少年宫等正规机构引进学校,实现不出校门“代管代教”。
加强师资培训考核,对师资人员进行“授课岗位”的专业训练,并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采取“双师同堂”制,即每一门课程由本校老师和外聘老师共同参与管理和实施。建立学校结对联盟,选拔有专长的教师“走校”讲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按艺体特色教育的要求,解决专业教师的编制问题,配齐、配足专业教师。
“课后服务”需要社会各界合力参与。建议遴选有爱心、有热情的大学生、退休教师等志愿者进行师资补充。建立家长义工制,聘请一批热心家长通过“律师爸爸”“护士妈妈”小讲台等方式,让家长参加到课后服务中来。
畅通南向开放通道扩大跨区域战略合作
关键词 开放引领
致公党泸州市委
为加快泸州融入四川省南向开放战略,把泸州打造成为四川南向开放主战场、桥头堡,泸州市要在加快补足枢纽短板、平台短板、贸易短板上着力,进一步畅通南向开放通道,提升南向开放功能,扩大南向开放合作。
建议争取完善铁路网络,积极向上对接支持,配合推进渝昆高铁、叙毕隆黄铁路、泸州至遵义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利用水源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安宁火车站—泸州港”进港铁路资金补助。围绕“大进大出”商贸物流,制定一套系统的配套支持政策等,构建现代商务物流业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全面做好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创造良好的国际商贸聚集营商环境。加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攻坚力度,力争早日建成综合保税区。争取泸州港、云龙机场申请为国家开放口岸。
持续扩大跨区域战略合作,广泛扩大泸州南向开放朋友圈。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尤其是要做足“酒文章”,支持泸州酒企拓展海外市场。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等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
用“数据跑腿”代替“企业跑腿”
龙马潭区政协
对于泸州来说,依托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这个国家对外开放的发展平台,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优化政务环境,改善营商环境。
建议加大政策体系建设,打造优质的政策环境。积极对接中央、省上出台的政策规定,为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平台、载体和支撑,提升区域投资吸引力。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充分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及时修订补充泸州市的政策规定,使其与中央、省上形成体系。强化政策运用管理,为所有企业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抓好惠企政策落实,探索建立政务诚信机制,对已经做出的行政决定、政策承诺等实行责任制清单管理。
升级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建设,整合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工商注册、企业年审、社保等政务服务“一网通”,用“数据跑腿”代替“企业跑腿”。最大程度下放和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前置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对年检、换证和一般注册申报事项实行网上审批。开发政务服务平台邮寄快递系统,逐步推行申请材料、许可证照(换证、年检)快递收寄服务。现场审批实行即到即办,推出一批“一小时审批项目”“绿色通道”等,打造响亮的政务服务品牌。搭建政企银信息共享平台。
让泸州成为全国健康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民盟泸州市委
泸州拥有雄厚医疗资源,建议研究出台关于推动泸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健康产业作为泸州新型支柱产业来抓,让泸州走在全国健康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
要创新政策落地手段,建立政策资源、财政资金使用的“飞地”,将分散零碎的财政支持资金集中使用,将空闲的养老用房等固定资产统一规划,盘活现有资源。
推进健康产业与优势资源有机融合、健康产业与健康城市深度融合,健康产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融合,将健康产业中的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分属不同领域但关联度高的产业作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整体链条统一谋划,注重“研、产、购、医、养、游”等互促并进,加快构建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泸州健康产业体系。统筹大健康产业规划与健康城市建设规划,统筹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做到以城市功能完善集聚产业发展要素、服务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倒逼城市功能的提升、实现发展惠民。
做好“政策资源+、产业集群+、医疗资源+”“三个加号”,搭建大发展平台。围绕泸州最具优势的医学品牌做出加号,学习唐山经验开展“同床转换”“医养融合”发展试点;依托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区资源和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积极向省上争取项目落地,大力招引国内外健康检测、管理机构和企业,建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健康“医养+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医院、高校和企业进行对接,打造泸州“医养+学研”知名品牌。
泸州产业发展应注重招大引强选优
泸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近年来,泸州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链条不断延伸、效益不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但随着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发展形势不断变化,泸州市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急需弥补的短板和问题。
建议做大产业集群,系统构建全产业链。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应注重承接成都、重庆自贸试验区的优质外资项目;泸州国家高新区应力争引入ABB、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中电科嘉兴智慧产业园等技术和项目,通过智能制造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应强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合作,大力培育发展精密加工制造业;临港工业园区应以物流基地、交易中心等项目为主导,建成大型经营性物资集散基地。全市应打造白酒生产、运输、包装、销售全产业链条。与成都、绵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配套发展。改造升级增强产业链,通过发挥集群优势和作用,有效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显著提升。
创新招商策略,制定人性化招商政策,拓展商业化招商渠道,建立专业化招商队伍,做优招引质量。
建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纳溪区政协
泸州应下大力气抓好泸州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首先以纳溪、叙永、合江分批争取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为目标进行创建扶持,建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逐步示范辐射。鼓励重点区县在合法合规基础上先行先试,尤其对竹产业企业在用地保障、配套建设等方面出台和落实系列优惠政策清单。
抓住关键环节,激发内生活力。与发达地区精准对接,在竹育种、竹加工、竹科技研发、竹文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积极鼓励支持川南临港片区、西部竹产业创新发展联盟、西南林竹资源网上交易中心等创新实践先行先试;与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科院、国家竹子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等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设立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组建区域性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找准发展方向。竹浆和竹家居是泸州市两大深加工传统品种,对已划“红线”的竹浆生产要把精力集中到提质增效、降低环保成本、打造省级公共品牌上,对极具潜力的竹家居要把精力放在行业标准制定和执行以及科技创新上。对处于“窗口期”的竹纤维、竹活性碳和竹功能饮料以及竹叶黄酮、竹建材等竹加工领域项目要加大对接力度、积极承接、先行研发,抓住竹产业未来发展机遇。同时,加强产业融合,融入全域旅游,探索“竹林+N”发展模式。
新闻推荐
12月27日上午,在叙永县人民法院,四川“网络水军第一案”一审正式宣判。被告人袁某甲、袁某乙、胡某某等6人因非法经营罪,分...
叙永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叙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