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泸州市打造竹产业增长极

泸州日报 2018-05-03 16:13 大字

■张雷 本报记者 简放鹏

近年来,泸州市围绕林业产业突破和助农增收,在川南竹产业集群中率先突破,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泸州实践。

泸州地处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带,全市竹林面积378万亩,位居全国前列。泸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后,如何将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对此,泸州市抓住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通过竹产业与竹文化的结合,向精深加工发展,向园区化发展,打造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带和竹产业经济圈,让竹产业成为泸州林业乃至川南林业的增长极。

泸州市出台《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泸州市加快竹产业推进实施意见》,每年安排5000万元竹产业专项资金,支持竹林基地、竹区道路、竹产业园区和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入驻竹产业园区的投资1000万元以上、获得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开展自营出口业务及省级以上专合社全面纳入补助范围。

市政府与国际竹藤中心签订《竹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就开发利用竹资源、提升竹产业发展水平开展合作,促进林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增长。

泸州市委托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编制《泸州市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5年》和《泸州竹产业园区规划》等4个控制性详规,明确“主攻二产、发展三产、提升一产”的新思路,确立了“立体经营、综合开发、园区拉动、三产联动”的新格局,提出了竹基地示范、竹产品加工、竹科技培训、竹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四个中心的新目标,为全市竹产业转型升级描绘了新蓝图。

按照“发展林竹产业,生态效益是前提”的理念,泸州市打造生态竹业,扩大竹林基地,带动全市森林面积持续增长。

2014年以来,全市投入生态建设资金8.35亿元,完成营造林建设162万亩,其中新建竹林基地45万亩,改建竹林基地5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到50.4%,森林面积达到925万亩,形成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泸州市还着力构建“竹原料—初加工—深加工—产品销售”全产业链,提高竹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推动竹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定位为集竹材家俱、竹地板、竹饮品、竹炭等竹制品精深加工,竹产品展销、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泸州竹产业园区,规划占地6000亩,总投资70亿元,将打造为全国一流的现代竹加工科技生态园区。目前一期工程主体建成完工,浙江鑫宙竹缠绕管道等13个项目签约落户。

与泸州竹产业园错位发展,叙永江门竹加工园区建设顺利推进,依托江门永丰20万吨竹浆纸项目,泸州市引进培育近10家竹加工龙头企业,拓展生活用纸、竹纤维、印染、包装、物流等延伸产业链,促进了泸州市竹产业发展。

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立体式开发、综合性利用等方式,提升了泸州市竹林综合效益。全市已建成竹笋产能7.5万吨,建成林下竹荪种植基地1100亩、林下中药材基地5万亩,发展竹菌1000万袋、林下鸡20万只。

如江门永丰纸业年收购鲜竹80余万吨,仅此一项就助农增收4.3亿元;纳溪竹韵公司带动550名当地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江阳区分水岭镇年产竹筷15亿双,产值1.2亿元,就地转移富余劳动力6000人;叙永县水尾镇青杠村笋材年销售收入1300余万元,人均竹业收入7200余元,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88户;叙永邬高专合社发展林下食用菌400亩,亩产值1.2万元,带动近20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去年,全市实现竹业产值98亿元,竹农人均竹业收入3800余元。特别是建成特色竹产业乡镇20个,竹产业覆盖区带动40个贫困村、3.45万人如期脱贫,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闻推荐

建设泸州中职领航品牌 知名学校校长热线

美丽校园王开联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王开联就2018年招生政策答学生及家长问泸州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即将到来,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引起广大酒城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日前,泸职校校长助...

叙永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叙永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