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村7个组526户群众的交通路网建了起来,特色产业从无到有—— 堰塘村:织就交通网 畅通脱贫路
改造升级后的赤水路。
■苏忠国 本报记者 罗森波 摄影报道
云雾中,黄墙黛瓦的彝家新寨若隐若现;夜雨后,乌黑的沥青路泛起点点亮光。11月25日清晨,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的沉寂被打破,不少村民沿着新铺的通村公路向村旁的甜橙核心示范园出发,开始了一天的“上工”。
村民“上工”的路叫赤水路,是一条在叙永县城建交通大会战中改造升级的“脱贫路”。该路沿赤水河畔依山而建,横贯全村,东行可与国道76川黔高速公路相连。这也是一条见证了堰塘村山乡巨变的致富路,昔日的碎石路变为宽阔平坦的“白+黑”硬化路后,生产便道纵横交错,特色产业从无到有,昔日闭塞的小山村成了“四好村”。
通路:村民生活今非昔比
“苹果、花生、豆腐、面条……”25日一早,与“上工”的村民方向相反,一辆便民服务车沿着赤水路向堰塘村村中心缓慢行驶,车上的喇叭在欢快地“报菜名”。
“等一下,我要买。”听到屋外传来的叫卖声,村民丁忠贤立马跑出家门,“天气冷了,给孩子买点花生在火炉上烤着吃。”
听到呼喊后,便民服务车停下来,两包花生、一包挂面,这场几乎足不出户的交易就此完成。如今生活的方便快捷,让丁忠贤想起过去,不由感慨。
堰塘村地处赤水河北岸,村里流传着一首民谣:“马桑树儿弯溜溜,有女不嫁响水沟,天晴难得割草晒,下雨难得挖疙兜(用于烧火取暖的树根)。”“响水沟”是堰塘村别名,这首民谣就是村里过去交通落后、生产不便的真实写照。
今年初,叙永县决定实施“脱贫攻坚、城建交通、园区建设”三大会战。在城建交通大会战中,叙永县要求今年42个预脱贫村100%通上硬化路,堰塘村的交通面貌由此发生巨变。
经过多部门协同攻坚,全长36公里的赤水路全部升级改造,原有的泥结碎石路全部硬化,贯穿堰塘村等中心村的路段还铺上了沥青。改造后的赤水路每天都有开往乡镇和县城的客车经过,每逢赶集日还有专门加开的“赶场车”,村民出行变得十分便捷。加之赤水路与川黔高速公路直接相连,村民南经毕节赴黔桂、北出泸州达成渝,均可在半日内实现。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森波)11月17日,在叙永县两河镇乐郎村,新建叙毕铁路(川滇段)一标段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大货车来回穿梭。记者从该标段项目经理部获悉,该标段从去年10月20日开建以来,已有马鞍腰隧道、斑竹湾隧道...
叙永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叙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